盗汗不止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中医常见盗汗有阴虚盗汗、血虚盗汗、气虚盗汗等。在临床中还有一类胆热脾寒兼有水湿内停的患者,亦会出现盗汗不止的症状,治疗可选用医圣张仲景的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论》147条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小柴胡汤合桂枝人参汤加减。柴胡、黄芩清泻胆热;桂枝、干姜温脾化气;牡蛎散少阳郁结,兼以收敛止汗;天花粉清热生津;甘草益气和中。全方清胆温脾,兼化气、通利三焦,配伍精当,结构严谨,实为良方,对胆热脾寒兼有水湿内停的盗汗患者最为适用。
2019年12月3日接诊一21岁女子廖某。主诉盗汗3周余,夜间盗汗甚,湿衣湿被,汗无色无味,纳眠欠佳,多梦,口渴喜饮,大便稍秘,冬季怕冷,自服六味地黄加西洋参无明显好转,舌淡胖有齿痕,脉右浮弦滑有力,左细弦,沉取力欠。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处以柴胡2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黄芩10克、天花粉5克、煅牡蛎30克(先煎)、炙甘草10克,6剂。
患者夜间盗汗较甚、湿衣湿被、口干口渴、大便稍秘结、脉弦滑有力,此为肝胆火郁之征,然而患者同时又存在汗无色无味、舌淡胖有齿痕、脉左细弦、沉取力欠、冬季怕冷等脾阳不足之征象,病机重点指向于胆热脾寒。患者自服六味地黄加西洋参,从阴虚论治,故无效。予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因考虑冬季阳气本不足,故天花粉轻用,仅用5克,患者服药6剂后盗汗消失。
2020年6月19日患者又因盗汗5天余,夜间盗汗甚前来就诊。自述湿衣湿被,汗稍有味道,晨起口干口渴,白天汗亦多,纳眠可,二便可,月经推后10天,观其舌,淡胖有齿痕,苔轻度腻,稍水滑,切其脉,右浮弦滑,左细弦,沉取力欠。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处以柴胡2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黄芩10克、天花粉10克、煅牡蛎30克(先煎)、炙甘草5克、泽泻15克、麸炒苍术15克,4剂。患者反馈第1天吃药没有改善,但来月经了。第2天汗的臭味减轻了一些,但是汗的量还是很多。第3天的汗又减轻一半以上,味道也没有那么重了。再服5剂后,晚上不再盗汗,白天出汗仍较多。
此次患者就诊距第一次已有半年余,诸症同前,观察其舌淡胖有齿痕,苔轻度腻,考虑脾阳不运,水湿内停较甚,因此在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中加入麸炒苍术运脾化湿以治本,加入泽泻以利水湿。
6月30日患者又来就诊,主诉汗清稀无味,稍有口干口渴,纳眠可,二便可,舌淡胖有齿痕,苔轻度腻,稍水滑,脉弦细,沉取力欠。方拟肾着汤合四逆散加味。处以干姜10克、茯苓20克、麸炒苍术20克、炙甘草10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煅牡蛎20克(先煎)、龙骨20克(先煎)、天花粉15克,4剂。
此时患者盗汗已缓解,白天汗多,胆热渐消,脾阳仍不足,水湿仍显,因此,改用肾着汤温脾化湿,四逆散疏肝理气,再加煅牡蛎、龙骨以收敛固汗,天花粉清余热,标本同治,后随访,患者汗出止。

- 上一篇:孩子秋冻强体质谨防冻出感冒咳嗽
- 下一篇:产后泌乳素过高易导致漏奶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