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在河南,有一种茶吃起来要用筷子 | 豫记

2016-03-23 17:23:31 来源:微信公众号:豫记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梁永刚 | 文

 

吃茶还得用筷子?有些人会觉得这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在河南有一种茶的确要用筷子吃,那便是大名鼎鼎的“鸡蛋茶”。

 

所谓“鸡蛋茶”,其实是中原地区对水煮荷包蛋的俗称,只不过碗里面的水多一些,再放上一些白糖,所以被农人们称之为“鸡蛋茶”。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只有用茶叶泡出来的水方可称之为茶,可在中原地区,凡是烧开的水都统称为“茶”,而凉水则被称之为“水”。

 

受这种习惯性叫法的影响,农人们把白开水叫“白茶”,冲入白糖的开水叫“糖茶”,水煮红薯称叫“红薯茶”,如此一来,水煮荷包蛋叫做“鸡蛋茶”也就不足为怪了。

 

 


► 乡间的最高礼遇为啥是鸡蛋茶?

 

过去,虽然经济条件不好,但世世代代都恪守着“穷家富路”的祖训。每逢有远道而来的亲戚登门拜访,敬鸡蛋茶是必不可少的待客之礼。

 

风尘仆仆的客人进屋落座后,没有过多寒暄,父亲忙上前递上一支烟,彼此寒暄着问候着。母亲则忙着从鸡窝里摸出几个鸡蛋打入锅中,再从糖罐里舀上一大勺白糖,不一会儿,便端着一碗白白胖胖的鸡蛋茶走进堂屋,往客人面前的桌子上一推,顺手把筷子递了过去,笑呵呵地说道:“走恁远路了,赶紧喝口茶吧。” 

 

那时候,鸡蛋茶在乡村,是庄户人家接人待客的最高礼遇。谁要是在走亲访友时能喝上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鸡蛋茶,别提多风光多有面子了,回到村上一说,老的少的都会艳羡不已。

 

在乡间,“打鸡蛋茶”,多是用地锅,即在地上支起几块砖头,放上一口黑锅,用麦秸或者豆秆做燃料烧锅。

 

等到锅里的水半开时,磕开鸡蛋打入锅中,入水不久后等蛋黄定型后用勺子轻轻翻动,待水咕嘟嘟冒泡沸腾时,立即抽出锅底下的柴火,熄灭火堆,将鸡蛋舀入碗中后放上两勺白糖。

 

 

打鸡蛋茶看似简单,却很难掌握火候,生手想要打一碗保持浑圆蛋型的鸡蛋茶,绝非易事。

 

鸡蛋打早了,煮的时间就长,吃起来不鲜嫩,有些老;火烧得不旺,鸡蛋煮不熟,吃起来蛋黄一股水,口感差。民间出高手,秘诀来自于生活经验。母亲曾经告诉我,只有把握好火候,控制好水温,才能打出色香味俱全的鸡蛋茶,即“糖心鸡蛋茶”。

 

一碗清凌凌的水中漂浮着几个圆圆的荷包蛋,隔着洁白如玉、晶莹剔透的蛋白,娇嫩的蛋黄看上去细腻如沙,透着隐隐的嫩黄,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让人再三细看,不忍下箸。

 

用筷子拨到碗边,轻轻咬一口,富有弹性的蛋白吃起来软硬适中,金黄的糖心儿顺着嘴角流淌出来,慢慢地将其吸到嘴里,嫩乎乎的蛋清、香喷喷的蛋黄、甜津津的汤水,让人唇齿留香,余味无穷,从喉咙到肺腑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和熨帖。

 


糖心鸡蛋茶

 

对于经济拮据的庄户人家来说,一碗热气腾腾诱惑力极强的鸡蛋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哪怕是年老体弱的老人们也不是想喝就喝的。

 

童年时代,每逢有客人来我家,我总是躲在角落里死死地盯着客人,心里祈祷着他能从碗里拨出一个鸡蛋给我吃。

 

那种渴盼的心情像火烧般迫切而焦灼,毕竟对于我们这些乡下孩子来说,一年到头也没有几次喝鸡蛋茶的机会啊。

 

记得在老家村子里有一户家境殷实的人家,每天早上孝顺的儿媳妇都要给老太太打一碗鸡蛋茶。老太太有个习惯,喜欢端着一碗鸡蛋茶坐在门前的石板上喝,南来北往打从她家门前经过的村人,抻着脖子眼巴巴地看着老人碗中之物,那真叫一个垂涎欲滴。

 

我奶奶便是众多羡慕者之一,奶奶经常絮叨的一句话就是“看看人家四嫂,一天一碗鸡蛋茶,真是掉到福窝里了,啧啧,过哩跟神仙日子一样。”

 

面对艰苦的生活,穷苦如奶奶般的农人们没有过高的愿望,每天一碗鸡蛋茶就是最高的希冀和梦想。

► 鸡蛋为啥是农村的万能货币?

 

 

在那个“养鸡为换盐,养牛为耕田”的年代,几只老母鸡是农家的“小银行”,鸡蛋则是兑换物品的“万能货币”。

 

当时农村时兴“以物易物”,村人们用鸡蛋可以换盐、换酱油醋、换点灯用的煤油等,但凡居家必需的日用品,几乎都可用小小的鸡蛋以物换物。

 

虽然各家各户都养几只鸡,每天多多少少也能下几个鸡蛋,可一大家子人的日用开支都靠鸡蛋来解决,即便自家一个不吃也总是捉襟见肘。遇到家中突然有尊贵的客人造访,需要打鸡蛋茶待客时,便着急慌忙地跑到街坊邻居家中借几个鸡蛋。

 

贫苦的乡村生活赋予了鸡蛋特殊的地位,使其成为乡间名副其实的奢侈品,记得小时候每次去鸡窝里收鸡蛋,奶奶从来不让我代劳,唯恐毛手毛脚的我不小心把鸡蛋打碎。奶奶手里紧紧攥着鸡蛋,走路都格外小心谨慎,那种认真专注的神态让我忍不住想笑。

 

 

鸡蛋如此珍贵,所以在过去的乡间,除了坐月子的女人,其他人是很少有福气接二连三喝鸡蛋茶的。

 

俗话说“月子婆娘,吃死和尚”,由于刚刚产子,身体虚弱,体力透支,加之怀中还有嗷嗷待哺的婴儿,故而成为全家人特殊照顾的对象,生活起居自不必说,饮食方面更是视为头等大事。

 

月子婆娘需要补充营养,饭量也大,即便是家人少吃一口,也要先尽着她。当然,改善月子婆娘的膳食紧靠靠自家寥寥无几的米面、鸡蛋远远不够,于是,街坊邻居、亲朋好友便送去一篮子白面,上面密密麻麻竖插着用红纸点过的鸡蛋,这一习俗在乡间称之为“送米面”。

 

除了有庆祝喜添家丁的礼数,更重要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可以为月子婆娘送来充足的口粮和营养品。爱说爱笑的奶奶常说,小媳妇们坐一回月子,吃下去的鸡蛋能有一草篓,比壮劳力们半辈子吃的鸡蛋都多。

 

 

除了天经地义吃鸡蛋的月子婆娘,除了去亲戚做客,其他人如果平白无故喝鸡蛋茶是要被村人嗤笑的,常常会落下“不会过日子”的笑柄。

 

我有一位胖三婶,就因为有一年麦忙天打了一碗鸡蛋茶解馋,被村人们传为笑谈。后来,村上的老人们一说起谁家的媳妇“好吃嘴,怕干活”,总要提及胖三婶贪喝鸡蛋茶的陈年旧事,一度成为妇孺皆知的反面教材。

 


喝鸡蛋茶有什么讲究?

 

 

喝鸡蛋茶看似寻常,却蕴含着诸多乡村礼仪,就连鸡蛋茶里鸡蛋的数量多少,喝几个留几个,都是有讲究和寓意的,寄托着农人朴素美好的祝愿。

 

在我们老家,那些有资格享用鸡蛋茶的人,都是主家敬若上宾的客人,譬如娘家来的老亲旧眷,媒婆登门拜访,准女婿头一次去丈母娘家,主家通常都要打鸡蛋茶招待。

 

通常情况下一碗鸡蛋茶里打五个鸡蛋,那是诚心诚意让你吃完的,其寓意是五福临门,能吃完的一定不能剩下,否则就辜负了主人的一片盛情。

 

如果饭量小或者胃口不好实在吃不下去,吃之前先用筷子拨出来两个,代表着好事成双,剩下三个自己吃。

 

也有一些家境殷实的人家,鸡蛋茶通常打七个鸡蛋甚至更多,以显示主家的好客热情。此类情况的用意是让你用筷子拨出来两个、五个或者六个,分别代表两全其美、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但万万不可一个不吃甚至连筷子也不动,主人会认为是瞧不起他。

 

 

逢年过节,新女婿携着新媳妇去女方亲戚家拜访看望,鸡蛋茶也是少不了的,往往是新女婿刚刚落座,女主人便会端上来一碗鸡蛋茶。

 

此情此景之下,对新女婿绝对是一个考验,既考验饭量大小也考验心理素质:吃吧,一会儿还要去其他几家做客呢,家家礼数都一样,有限的肚子哪里能吃得下一碗接一碗鸡蛋茶;不吃吧,人家忙前忙活且热情万分地把鸡蛋茶端上来了,盛情难却,下不了台,弄不好还要落个看不起人的坏名。

 

向新女婿敬鸡蛋茶的风俗在老家由来已久,代代相传,用一种简单朴素的方式表达了对新女婿的敬重之情,不过,这种土生土长的礼节也会让不懂“规矩”的新女婿洋相百出,传为笑谈。

 

那些头脑灵活的新女婿,双手毕恭毕敬地接过鸡蛋茶后,往往先说上几句夸赞鸡蛋茶的好话,然后话锋一转找个诸如“这几天肚子不舒服”等入情入理的拒吃理由,如此一来既感谢了主人的厚待礼遇之情,又巧妙化解了现场的尴尬气氛,可谓是两全其美。 

 

 

如今,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想吃就吃的鸡蛋早已不是什么奢侈品了,昔日乡间用来招待尊贵客人的鸡蛋茶淡出了百姓生活,而被口味各异名目繁多的饮料所取代。

 

作为生动鲜活的民俗载体和传递亲情讯息的使者,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茶早已超越了食品的范畴,而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淡淡乡愁,见证着一份古朴淳朴的乡情乡味,镌刻着一段清苦难忘的悠久岁月。

编辑:陈强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