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婚礼花童怎么选择 花童由来及婚礼上的作用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现在很多人举办西式婚礼,除了伴娘伴郎之外,婚礼小花童也是少不了的。在新娘出场的时候身前身后各一对小花童,说不出的浪漫可爱。那么西式婚礼花童怎么选择,花童要做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来看看吧。
西式婚礼花童怎么选择——花童的由来
婚礼上的小花童被称为小傧相,是西式婚礼仪式上在两位新人前面抛洒花瓣或者为新娘托婚纱的小女孩或者小男孩,女孩的年龄一般是四到五岁,男孩的年龄一般是五到六岁。
西式婚礼上配花童这个观念是源自于西方国家的一种信仰。传说每当有新人举行婚礼的时候,有嫉妒新人幸福的邪恶幽灵便会出现,来破坏新人的婚礼,甚至伤害新人。香气浓郁的花草及香料则能驱除这些恶魔,甚至还可以驱除新人一生的厄运及疾病。因此则在婚礼上需要有天使象征的花童出现在婚礼,为新娘新郎抛洒花瓣,以此来祝福婚礼。
西式婚礼花童怎么选择——花童的挑选
随着现在婚庆行业的不断发展,不仅有专门的花童,花童的礼服、花童的道具都丰富多样起来。新人们除了可以邀请朋友的孩子来做婚礼上的花童,甚至可以邀请专门做花童的孩子来担任婚礼上的小花童。
1、西式婚礼上的花童一般选择的是一男一女,但也可以是两个小女孩,可以随新人们的喜好。如果你想更加热闹,还可以多邀请些小孩子,组一个花童团来为你的婚礼增色。
2、选择婚礼上的花童,年龄段一般在4~6岁,这时的小朋友是最适合做花童,孩子娇小可爱。但新人最好选择乖巧听话的孩子。
3、选作花童的孩子最好是性格大方活泼点的,因为毕竟是在婚礼这样比较大的场合,比较内向的小孩子很容易怯场造成临阵脱逃就不好了,到时候也许会影响整个婚礼的进程。但是太活泼的小孩子也要慎重考虑,到时候在婚礼上活泼过头了也不好控制场面的,所以建议新人找既懂事又活泼的小朋友,这是最好的人选。
4、婚礼花童最好是双数,两个、四个或者六个,而且男孩与女孩要成对。新人如果可以邀请到六个孩子做婚礼花童的话,就可以让四个上场,两个作为替补。如果实在找不到太多合适的婚礼花童,一个小女孩也是可行的。
5、现在婚庆市场上有很多专业的小花童提供,请一个小花童几百元不等。这类专门做婚礼小花童的小孩一般都有出众的外形,经常参加不同的婚礼,是比较专业的,所以不需要提前交代了,只需要婚礼前告诉他如何进行,他们就会完成的很出色。
西式婚礼花童怎么选择——花童在婚礼上的作用
相信每一个新娘都希望能在爱神的指引下,踏着花瓣铺成的地毯,开启幸福的婚姻之旅。西式婚礼中,花童的主要作用便是陪同新娘入场、新人交换戒指时递上戒枕以及展现新人赠予父母的礼物。
花童陪同新人入场的形式一般有四种:
1、花童帮新娘提婚纱,小姑娘跟小男孩一人拖一边。要注意一般是男右女左,和新人站立的位置是一样的。
2、花童提着花篮在新人前面撒花瓣。
3、花童走在新人的后面,女孩捧着花蓝,男孩托着婚戒。
4、新人一起进场的时候,后面分别跟着小姑娘跟小男孩的花童,也就是新娘跟新郎后面都有花童。
西式婚礼花童怎么选择——花童选择的注意事项
1、只有一个花童甚至还是男孩子
依照西方习俗,花童一般都是两个的,一男一女配成一对。有时候也有一个女孩的情况,只是比较少。但是新人要注意的是:不能只有一个男孩,除非你特别想要生个儿子,但是这就违背了西式婚礼花童由来的传统及本意了。
2、花童同新人着装不一致
依照西方婚礼习俗,婚礼上的小花童都是要盛装打扮的,男孩子一般要穿上小礼服,女孩子则要着上公主裙,同新娘新郎的着装保持一致。现在花童的服装一般都比较便宜,买的话不会比租赁的贵很多,有时候可能还比租的便宜。因此婚礼花童的衣服建议最好是购买而不是租赁。把小礼服买下来送给小朋友们,会令他们十分开心。
3、不要选择年龄太小的花童
在花童年龄选择上,一般偏向于挑选5~6岁的孩子,已经比较懂事了的小孩。毕竟花童除了给新人托裙摆外,可能还有撒花瓣这类的活要做,如果太小不懂事就做不好。如果遇到陌生人吓得在婚礼上哭鼻子就更不好了,整个婚礼的气氛都很可能被破坏掉。因此,小编建议新人朋友们在花童的年龄选择上一定要留意,不要太小的,也不要太爱哭闹、怕生人的。
4、随时关注小花童的动向
大家都知道,小朋友一般比较调皮,才不管你是不是结婚,只要有好玩的什么都抛再脑后了。所以建议新人找人照看好他们,还真不会知道仪式举行时,你能不能找到他们呢!因此,小编建议各位新人,婚礼前一定要事先同花童的家长沟通好甚至找专门的工作人员照顾这些小花童们,以免耽误婚礼流程。
5、红包的准备
是否准备红包还要根据不同的地域习俗来决定,有的地方会给有亲戚关系的孩子“改口费”每个花童两百或者四百,双数为宜。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