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光山县余集村:“草帽村”将摘贫困帽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从光山县城往东出发,沿途的乡路两旁是充满绿意的秧田。近日,记者走进秧田环绕着的余集村——该县紫水办事处的唯一贫困村。
该村共有16个村民组,530户、2680人,约半数劳动力常年到浙江一带加工草帽。
编织草帽是余集村的传统手工艺,有着几十年的历史。鼎盛时期,余集村几乎家家户户编织草帽,成了远近闻名的“草帽村”。几年前,浙江的草帽外贸加工商慕名到该村招工。
“村里每年都有630多人外出加工草帽,还带动了附近村上千人参与。”该村村支书汪元信介绍说,在浙江加工一顶草帽手工费6毛钱,手艺娴熟的年轻人每天能加工近600顶草帽,平均下来,每人每年能赚五六万元。
村里外出编织草帽的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留在村里的人如何摘掉贫困帽?
在村委会的工作日志上,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三年前,全村有贫困户390户,贫困人口946人。通过两年来的扶贫攻坚,2016年仅剩贫困户99户、贫困人口268人。
根据该县的精准扶贫规划,该村今年年底要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今年初,县里联系该村的11个精准扶贫工作组全部进村,帮助村民脱贫。
在一片绿色水稻秧苗田的附近是村民周家喜家。他家5口人,是今年整村脱贫的对象之一。以往,农闲时周家喜在附近的羽绒加工点打工挣些钱。在工作组的帮扶下,周家喜转包了部分外出务工村民的田地。“去年种了20亩田,挣了近万元。今年种了60多亩田,能挣个两三万吧。”周家喜脸上挂满了笑容。
像周家喜这样也是该村精准脱贫的形式之一。记者了解到,该村还利用本地条件,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在组织劳务输出的同时,将有技术的农民请回来建立草帽外贸加工厂,让村民在家门口挣钱。汪元信自信地说:“今年一季度已经脱贫了149人,不到年底,全村就能摘下贫困帽。”(记者 王博 郭靖 崔阳)
【责任编辑:寨军】

- 上一篇:信阳市罗山县引导社会力量攻坚脱贫
- 下一篇:基金:短期A股仍然以震荡整理为主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