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送归程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2020年12月29日是个令人悲痛难忘的日子,在漫天风雪中,送别了敬爱的岳父大人。
老人家是凌晨两点半离开人世的,真没想到他走的这么快,这么急,连让我们最后再看一眼、送一程的机会都没给,这真是人生的憾事啊!又一想也不对,上天已在冥冥之中做好安排,让我们给老人家送别了。
我女儿在医院工作平时本就忙,请假也难,也许是亲人之间的血脉之情,第六感觉使然,12月27日专门请了年休假,嚷嚷着要回新县看望姥爷。上午我们购买礼品,准备行装,下午开着车一家三代同行赶回新县看望老人家。听说我们要回来,岳父非常高兴,下午4点不到就急着让大哥打电话问我们到哪了,路上堵不堵,衣服穿的厚不厚,催了打电话,又催促着让家人准备好晚饭,看到我们一进门就催着上菜吃饭。
全家老少八、九人围着饭桌有说有笑,岳父心情很好,吃了不少东西,还夸赞女儿带回来的卤鸡好吃。我女儿从小就受岳父宠爱,他们之间的谈话交流也是最多的。岳父特别关注新冠肺炎疫情,一会儿问新冠病毒是个啥病毒,咋这么厉害?一会儿又问美国这么发达,为啥就控制不住疫情?一会儿又问病毒出现了新变种,对我国影响大不大,学医的女儿都耐心的给姥爷解答,他也听得很专注,我感到他老人家对新冠肺炎真要比美国总统特朗普还操心。
岳父还对带回来看他的一双重外甥和重外女关爱有加,一会儿问重外甥阳阳在幼儿园上学吃的好不好,一会儿又问重外女琪琪的琪是宝玉琪、还是见贤思齐的齐,老人家思绪清晰,慈爱溢于言表,完全不像一个过了91岁生日的耆耋老人。第二天上午我们向老人家辞行时,看到他有些疲惫,精神也有点恍惚,还以为他是头天晚上过于兴奋、坐的长了、说话多了,有些累的原故,多休息一下就会好了。于是就帮助大哥把岳父扶到床上,让他躺下休息后才离开,谁知此别竟是永别,不到半天噩耗就传来了。
国庆节我们回去看望老人家时,就听说新县从今年10月1日开始推行殡葬改革,党员干部职工死后要带头火化,但是新县的火化炉还没建好,遗体需要送往光山火化。我向大哥询问岳父对火化的态度,大哥说父亲很开明,不反对火化,还念叨说:“生时来于光山,去时化于光山,也好!”
在得知岳父仙逝的消息后,我们一大早立即驱车赶往新县,车辆刚上高速便接到通知,说是已与光山火化馆联系好上午十点火化,灵车已出发,让我们直接赶到火化馆给老人家送别。
天若有情天亦老,我相信天人是有感应的。28日我们回来时气温还高达14°C,夜里骤然降温,早上就下起了雪花,上了高速以后雪越下越大,风雪迷漫,车子跑不起来,让我们悲痛焦灼的心情更加强烈,紧赶慢赶总算与灵车同时到达火化馆,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抬着灵床走进火化室,看过遗容与老人家默哀告别以后,火化馆工作人员让我们出去等候,只留下大哥一人在火化室守护。
大家出来后都上了车,我独自在火化馆院内徘徊,脚下是厚厚的积雪,耳边响着呼啸的寒风,眼前飞舞着漫天白雪,脑海里一会儿浮现出岳父安祥的遗容,一会儿浮现出他生前的音容笑貌,抬头看看天,天空很低,高耸的火化炉烟囱升腾起袅袅青烟,与飞舞的雪花相伴,往事如烟,心潮似海,忽然间眼前的景象幻化成了两句古诗:庄周梦化蝶,风雪夜归人……
岳父的老家在光山农村,旧社会家里田多,父亲留他在家种地,解放后地被分了,他背着家人跑到潢川求学,考上了潢川师范速成班,毕业后分配到新县粮食单位工作,一干就是40年,直到退休。岳父身材高大,我印象中应该有一米九,他工作能力强,为人正直善良,被同事们亲切的称为“李大个子”。我们劝他注意休息,保重身体,他总是说该干活的大好时光都耽误了,现在是“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他老当益壮,爱岗敬业,年年当先进,成了后辈当之无愧的楷模。
我家与岳父家是世亲,小时候我叫他李姨夫,他也是我家亲友中少有的挣工资吃公家饭的国家干部,加之他个子比我的父亲还要高大半头,所以那个时候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异常高大。但真正让我感到他伟岸可敬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件往事。那时我的家乡息县曹黄林还很贫穷落后,我们小队叫高店,水利条件差,但岗子地多,交公粮任务重,全队人基本上过的是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逢到年景不好,缺粮的日子更多。
记得1971年春节之后,我随父亲到李姨夫家拜年,吃饭时候李姨夫问我咋不长个,父亲说可能是营养跟不上的原因,姨夫关切的问为啥不让孩子吃饱饭,父亲有苦难言的解释说,前年遭秋旱收成不好,队里交了公粮之后人均口粮不到300斤稻谷,杂粮也收的不多,只够半年食用。去年春天政府发放返销粮,供应的全是玉米和红薯干子,廷森在公社上初中,路远中午要在学校搭伙,但学校食堂搭伙只收大米,我们交不上,只好让他妈做些菜饼子(榆树叶、槐树花掺玉米粉之类做的)带着中午充饥。姨夫听了很是同情,在我们回去时,他亲手给了我5斤河南粮票让我用于食堂交伙食,又托人帮忙买了100斤细米(糠)让我父亲带着回去渡春荒。这在当时是个多么重的礼情呀!这件事也使我暗下决心,长大之后一定要向姨夫看齐,当一个能每月挣工资,让家人吃饱饭,帮亲友排忧解难的人。
梦想成真,八十年代初我果然如愿以偿,考上学校毕业后也分配到了新县工作,成了一个像姨夫一样每月挣工资,端公家饭碗的国家干部,我们之间的交流方便多了,再后来,我又成了他老人家的二女婿,父子交流更多了,岳父的言传身教成了我前行的榜样和动力,助力我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2001年后我和妻子调到光山县工作,岳父岳母搬到我家守家护院,每到周末我们都回来团聚,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段令我们几代人都充满幸福快乐的时光。
岳父的一生是平凡的,他最高职务也只是一个小股长;岳父的一生又是伟大的,他品格高尚,受人尊敬,是无愧于天地人生的大丈夫。就像大哥在悼词中深情回忆的那样: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做人做事,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是一个慈爱善良的人,热爱家庭,教育子女,关爱子孙;是一个善良守信的人,性格开朗,做人坚强,言而有信;是一个诚恳厚道的人,生活简朴,乐善好施,与世无争。我在致哀讣告中也用20个字简要概括了岳父的生平:爱岗敬业,为人正派,诚信厚道,积善积德,高寿正寝。这些美好品德就是他的平凡又伟大之处;这些美好品德就是他得到亲友和世人尊敬的根源;这些美好品德就是他得以高寿正寝的福报所在!
我在风雪中等待了大约一个小时,风雪好像小了些,抬头看了看烟囱,青烟渐渐散去,猛然顿悟:天道轮回,春夏秋冬,四时有序;人世轮回,生老病死,新老更替。
风雪送归人,垂泪忆亲恩!
岳父大人一路走好!(陈廷森)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