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信阳新乡贤|王生瑜: 甘当教育“王三助”

2017-09-05 09:17:58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报晓风客户端记者 向 炜

出生在新县千斤乡娘湾村的王生瑜,现任信阳兄弟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豫南商会常务副会长。他担任的职务很多,而当地人印象最深的则是另一个称号:教育“王三助”。

2002年,在外打拼成功的王生瑜回乡看望当年的老师及同学时,毅然将自己准备改造老家危房的钱捐给了家庭十分贫困、身有残疾的黄志鑫同学,帮助其完成了高中、大学七年的学业,从此走上了捐资助学的道路。十余年间,他个人捐资300余万元,帮助近200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实现了他们的人生梦想。2007年,为让更多贫困学生有学上,让更多好教师留在学校,他先后拿出100万元资金,成立了“王生瑜教育基金会”,建立长效激励机制,让更多学子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圆大学梦想。

助学还须助教!王生瑜随后决定,增加“王生瑜教育基金”数额至500万元,把扎根山区教育,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纳入扶贫救助对象,缓解贫困教师的后顾之忧,鼓励青年教师教育创新。每年王生瑜都如期到千斤乡过教师节,先后颁发助教资金150余万元。

早在2005年,看到母校破旧,险情频发,王生瑜主动提议出资兴建一所新学校。从开始动工到投入使用,王生瑜先后投入近千万元,用时120天完成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教学、宿舍楼的建设。有人粗略统计,十余年来,他先后为千斤乡教育事业捐资1400多万元。

一直以来,王生瑜秉承助学不助教,犹如扶贫不扶志,助教不助校,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理念,坚持助学、助教、助校,于是就有了教育“王三助”的名号。

编辑:陈强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