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漆艺红遍全球!李子柒如何让非遗成文化输出王牌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2024年11月12日,李子柒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了回归后的首个漆器视频,迅速引发了全网关注。视频中,她展示了成都漆艺中难度极高的“雕漆隐花”技法,让更多人了解到这项蒙尘的技艺以及背后匠人的坚守。
漆艺精妙背后的层层磨砺
李子柒学习的成都漆艺“三雕一刻”(雕银丝光、雕花填彩、雕漆隐花、拉刀针刻)中的“雕漆隐花”技法,堪称漆艺雕刻的“天花板”。其制作过程极为复杂,每一步都需要极高的技艺和耐心。
制作漆器的第一步——割漆,就是一项极为艰苦的工作。只有在三伏天,漆树才会分泌漆液,而割漆工人通常需要在午夜12点出发,打着手电筒在漆树林中劳作,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太阳升起。之所以选择在夜晚割漆,是因为随着太阳升起、温度升高,漆树流出的生漆会变得稀少。漆树的产量极低,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工人需要走上百里山路,割上千刀才能采集到一斤生漆。割漆的工作辛苦且艰难,但收入却并不高。
李子柒割漆,图源:李子柒视频截图
雕漆隐花指的是在器物上进行雕漆、贴金银箔等工艺后,再覆盖一层透明漆。最终呈现的漆器呈现出厚重的琥珀色或金褐色,阳光下,雕刻的边缘线如同一根根细细的金色线条。雕漆隐花在制作底灰时,配料就与其他技法不同。配方中漆、灰料和水分的搭配很难掌握,同时制作时对天气的要求也很高。雕刻过程同样不简单,用刀必须流畅,还要注意雕刻的深度,不能伤到底下的胎体。雕刻完成后,还需贴金、贴银,而贴金、贴银的火候也十分考究。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打磨,砂纸从粗到细依次使用。砂纸对皮肤有较大刺激,而且打磨时需要接触水,如果有伤口就会非常疼痛。此外,不同树种的漆干燥时间和颜色不同,制作漆器需要顺应自然的变化,不能依靠一成不变的公式。
李子柒的坚韧与漆艺匠人的坚守
李子柒在制作漆器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她先是经历了严重的过敏反应:满脸出现红色小疙瘩,身上长肿包,反复结痂又挠开,浑身发痒,难以入睡。整个团队甚至曾组队去医院打抗敏针。后来,当作品已经完成了80%时,强光照射到漆面上,只有金线,看不到图案,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当时尹利萍劝李子柒说:“要不将就算了,已经很不错了。”但李子柒坚持返工重做,花费三个月时间,最终达到了自己满意的效果。
尹利萍与李子柒合影
李子柒的坚持与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她背后的漆艺匠人——尹利萍同样的坚韧与百折不挠的精神。尹利萍从事漆艺行业已经50多年。她从1975年进入成都漆器厂开始,逐渐被漆器的美所打动,爱上了这门技艺。尽管生漆的过敏性让她的手和脸经常肿胀,但她依然坚持了下来。她曾说:“人磨漆,漆磨人。”这一过敏就是50年。2024年夏天,70岁的尹利萍依然前往川西采生漆,她的大腿在漆树上一碰,立马就红肿了起来。尹利萍的经历告诉我们,漆艺之路充满挑战,但正是这种对技艺的敬畏和对失败的坦然接受,铸就了漆艺的辉煌。
李子柒带来的传统文化现象级传播
11月12日,李子柒发布的“漆器”视频仅1小时,微博观看量就突破1000万,6小时内更是冲破1亿大关。在海外,首支“漆器”视频发布后仅10分钟,评论量迅速突破5000条;当晚9时,李子柒YouTube的粉丝订阅量突破2000万。许多网友在评论区表示,正是因为李子柒的视频,他们才第一次了解到漆器这一传统技艺。海外网友们也通过评论表达了对中国漆艺的惊叹和喜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李子柒微博数据和YouTube的粉丝订阅量
随着视频的火爆,成都漆器厂及多家漆器网店的访问量显著增加,部分店家的销售量更是提升了2.5倍。成都漆器厂的官方新媒体账号收获了大量新粉丝,线下店也迎来了众多前来打卡和购买漆器产品的顾客。漆艺界的老师们看到视频走红都非常开心。尹利萍在采访中表示:“李子柒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关注到了这项濒临失传的艺术。”许多从事大漆行业的从业者也纷纷发声感谢李子柒,她的视频让漆艺这一濒临失传的艺术被更多人看见。此外,李子柒的回归也带动了传统文化的整体热度,相关非遗视频的播放量和分享量均有显著增长。
李子柒的漆器视频让更多人看到了成都漆艺的独特魅力,也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技艺背后的坚韧与付出。她的坚持不仅让漆艺走进了大众视野,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不仅是对技艺的传承,更是对文化的一种温柔守护。

标签: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