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新材发布2025年一季报:毛利率转正+净利润亏损大幅收窄 底部反转信号明显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4月22日晚间,全球聚酯薄膜龙头企业双星新材(002585.SZ)发布财报,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08亿元,同比增长11.70%,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单四季度营业收入15.75亿元,同比增长14.54%,表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2亿元,毛利率开始转正,净利润实现较大幅度减亏,业绩迎来较大改善,在行业深度调整中彰显龙头韧性。
面对2024年全年新增80.5万吨产能冲击、普通膜价格跌破近五年低点的严峻形势,双星新材依托光学材料、新能源材料等五大板块协同发力,以技术破局、以多元化布局有效抚平市场波动,为转型升级注入强心剂。
产业链协同与技术创新是双星新材穿越周期的重要抓手。作为国内少数构建“原料-基材-膜片”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的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纳米母粒、光学基材等核心技术打破海外垄断,并为MLCC离型膜、偏光片保护膜等高端材料国产化以及新技术产品创新开发奠定基石。
目前,双星新材MLCC离型膜已成功导入三环集团供应链,并加速拓展国内外头部客户;复合集流体项目在首单交付后快速推进产能建设,目前已具备量产条件,有望抢占新能源材料赛道先机。同时,公司发力的精密涂布延伸业务,推动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大尺寸光学膜持续放量增长,助力TCL、海信等客户业务发展,并斩获TCL颁发的“优秀供应商”、“携手出海奖”,2024年,公司光学膜片业务同比增长40%。
在产品结构优化与技术创新突破的加持下,2024年,光学材料板块销售收入与销量双双攀升,其中销售收入实现27.39亿元,同比增长10.16%;可变信息材料膜、热缩材料膜两大板块亦取得积极进展,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3.54%、17.99%,销量分别同比增长43.16%、26.06%。
而技术创新和突破离不开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在研发投入上,双星新材始终保持在行业前列,认真践行着以创新为内核的发展思路。2024年,公司的研发投入达2.39亿元,同比增加4.6%,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4.04%,累计新增专利申请75件,授权发明专利15件。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研发人员共计393人,占总人数比重高达18.63%。
同时,双星新材积极推进技术成果的高效转化,加快实现传统材料供应商向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2024年,公司高平滑MLCC离型膜项目、偏光片离保膜项目,环保型PETG热收缩项目部分产线顺利投产,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固定资产54.65亿元,在建工程11.66亿元,未来待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后,有望进一步增强公司高质量发展动能。此外,公司强化智能制造能力,成功入选国家级《2024年5G工厂名录》,进一步夯实核心竞争力。
多元化市场战略布局则为双星新材构筑起风险对冲的护城河。双星新材深耕BOPET行业二十余载,积极围绕“三足鼎立”营销策略,采用国内深耕与海外拓展双轮驱动业务发展,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还提升了其全球市场份额与品牌影响力。在国内,双星新材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并积极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目前公司拥有丰富的产品线,涵盖了6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500多个规格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子、电气、汽车、建筑、光伏等多个领域。在海外,公司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全球竞争,逐步建立了稳固的国际市场地位。2024年,公司实现海外收入11.97亿元,同比增长44.62%,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20.26%,主要出口日韩等市场,展现了其强大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自2011年上市以来,双星新材始终锚定“规模化、一体化、差异化”战略,构建覆盖五大新材料板块的业务生态。2024年,公司新材料业务销售量达到65.83 万吨,同比增长16.58%,其中,光学材料销售量为25.33万吨,同比增长1.98%,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目前,公司已经形成光学膜、MLCC离型膜、偏光片保护膜、复合集流体等中高端产品群,差异化、高端化转型成效显著。
市场分析指出,目前行业已迎来政策红利释放、国产替代加速、供给不断优化等多重发展机遇,处于从“规模扩张”向“价值跃升”转型的关键节点,而双星新材这家深耕聚酯薄膜领域二十余载的隐形冠军,有望以技术突破为矛、全产业链布局为盾,引领BOPET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纪元。

标签:
- 上一篇:美联新材(300586.SZ):深化产业升级,新能源和半导体赛道蓄势待发
- 下一篇:没有了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