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新业态“奔跑者”:职业伤害保障如何制度加码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近日,京东外卖宣布已与超过1万名全职骑手签署正式劳动合同,并将自3月起逐步为这些骑手缴纳五险一金,所有保险费用全部由京东承担。此举迅速引发社会热议,凸显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问题的紧迫性。
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我国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以下简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规模已突破 8400 万人,占职工总数的 21%,该如何为这8400万人员构建适配的职业伤害保障体系?为回应这一核心命题,武汉大学法学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调研实践队”(以下简称“调研实践队”)顺势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对目前各类试点经验和实际困难的调研分析,主动承担起促进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责任。实践队赴7省10市16地开展实地调研,走访多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人民法院、保险公司与用人单位,累计发放1231份有效问卷、完成34次深度访谈,并系统梳理了40篇相关司法案例,力求为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优化完善提供实证支撑与对策建议。
突破传统模式创新制度设计——试点的显著特征
国家层面持续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试点覆盖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采取按单计费、平台缴费等灵活模式。
截至2024年6月底,试点地区累计参保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86万人,实现“应保尽保”。美实现了阶段性“应保尽保”的目标。美团、饿了么、京东外卖等多家平台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陆续推动保险覆盖扩面,初步形成平台引领、政策引导、社会参与的治理格局。调研实践队在分析国内外文献、政策文件及典型司法案例的基础上发现,目前试点制度在法律定位、缴费模式和保障方式上都有创新,但不同地区之间、平台之间的推进速度和覆盖面仍存在不均衡现象。
图1 2022-2024武汉市与广州市新业态劳动者工伤纠纷数量占总数比重对比(调研实践队制图)
调研实践队在深入研读人社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试行)》及各地实施细则、案例资料后,归纳出试点制度的五大创新性设计:
第一,突破劳动关系依附。试点以“无劳动关系”为前提,将“通过平台注册并接单”的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保障,而非以传统的劳动合同关系为依据,填补了因“去劳动关系化”带来的保障真空。
第二,建立强制参保机制。明确规定平台企业必须为骑手等新就业形态人员缴纳职业伤害保障费,补齐了此前“单参工伤”自愿参保易缺位的制度短板。
第三,创设按单缴费模式。依据不同业态风险程度,采用“按单计费”而非“按月缴费”,既契合骑手、司机等不固定工时群体的工作特征,也兼顾了行业间的风险差异。
第四,构建特殊认定规则。针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原因”难以套用“三工”标准的难题,试点将“执行平台订单任务期间”作为职业伤害认定核心要件,从而实现对灵活工作方式的精准覆盖。
第五,借鉴工伤保险制度。在生活保障费、劳动能力鉴定等环节,有选择地沿用工伤保险的成熟规则,如停工留薪期生活费参照工伤条例执行,既提高了制度可操作性,又发挥了既有制度优势。
图2 实践队参观广州市新业态用工保障联盟展厅(调研实践队供图)
四重盲区暴露制度缺口——试点的实践困境
调研实践队的研究表明,尽管试点取得积极进展,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还面临多方面挑战。首先,现有政策尚缺乏规范的法律地位和明确的覆盖范围,导致部分灵活就业人员难以纳入保障体系。其次,职业伤害的认定标准和理赔程序不够完善,各地认定尺度和举证要求差异较大,给劳动者维权带来困难。再次,现行待遇发放模式与骑手群体的工作特点契合度不足,一次性伤残补助、生活护理费等补贴发放机制仍需健全。最后,试点基金筹资和运营机制面临可持续性风险,资金主要依赖财政补贴和平台投入,长期运行压力较大。这些问题制约了保障效能的进一步提升,也引发骑手群体对保障公平性的关切。
图3 实践队在武汉市武昌区人社局调研合影(调研实践队供图)
有的放矢激活多元共治生态——试点的对策建议
调研实践队认为,应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创新举措。实践中,各地已经开展了一些有益尝试:上海市搭建了全国职业伤害保障信息平台,实行“一次申报、本市处理、信息共享”,实现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和生活护理费“一申即享”;北京市创新“三合一”经办机制,将职业伤害确认、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核定支付合并为一次性申请,使伤害事故后所需的多次申报简化为一次提交,大幅提高了理赔效率。
调研实践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性完善建议:一是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制定相关高位阶法律法规,明确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法律定位,合法稳妥地拓展试点范围;二是细化职业伤害认定标准和举证规则,提高认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三是优化待遇发放机制,建立多方共担的生活护理费用制度,确保保障措施适配骑手群体的灵活工作特点;四是建立差异化费率和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基金筹资渠道,增强保障制度可持续性。这些建议与国家政策导向相吻合,为今后制度升级提供了参考。
图 4 实践队在广州市荔湾区试点两周年宣传点调研合影(调研实践队供图)
政学联动探索长效治理路径——对制度的未来展望
未来,调研实践队将继续跟进各方协同努力,积极参与保障体系建设。人社部已明确表示,下一步将探索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在此背景下,调研实践队将持续跟踪试点进展,深入总结调研成果,积极向相关部门和立法机构建言献策。调研实践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体系,真正为“奔跑者”织密安全网,让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有力守护。(武汉大学法学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调研实践队 梁碧璇)

标签:
- 上一篇: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将于7月开园,抖音官方账号已开通
- 下一篇:没有了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