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西部新区第一小学研学实践课程:党建引领下的思政与创新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党建领航·研学育人】
为进一步创新课程育人模式,推动党建引领下的研学课程增生价值,全面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方针,重庆市奉节县西部新区第一小学创新构建“思政教育+研学课程”育人体系,于4月30日组织三年级师生赴“诗橙远方”研学基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红色基因+传统文化+科技创新”三维融合的课程设计,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贯通,让少先队员在实践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树立科技报国志向,实现五育融合发展。
第一课:诗教双璧 浸润成美心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在党建领航的研学实践中,孩子们化身新时代文化传承者,以童声唱响千年诗韵,在悠扬的旋律中感受古代夔州的美丽画卷,畅想夔州人的“诗意人生”。歌声穿越古今,既勾勒出刘禹锡笔下的三峡胜景,更在“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实践中展现“成美少年”的风采。
同期的 “诗润三峡” 诗词大会上,“朝辞白帝彩云间” 的背诵声此起彼伏。孩子们以诗会友,让李白、杜甫、刘禹锡的经典之作焕发新生,经典的传承,文化的熏陶,此时已经润物无声。
第二课:大坝宏图 谱写生态华章
“三峡工程不仅是科技奇迹,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世纪伟业!”走进三峡大坝研学课堂,孩子们惊叹于人类工程的伟大。通过模型演示和互动讲解,他们深入了解到三峡工程如何防洪、发电、通航,更深刻体会到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立志为祖国的科技创新好好学习。
第三课:知行合一 童心守护美景
览瞿塘峡,壮丽的三峡风光尽收眼底。孩子们一边聆听研学老师讲述“夔门天下雄”的传说,一边用画笔记录下眼前的壮美山河,真正体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有的这样描述:我向英雄学习,把爱家乡的誓言汇聚成爱祖国的行动;有的这样感叹:听着江水拍打礁石的声响,忽然懂了课本里“巴东三峡巫峡长” 的苍凉,原来文字的温度藏在风里、浸在浪中;有的这样约定:捡拾遗落在江岸的垃圾,让这片山水永远像画里那样干净澄澈。从对山河的赞叹到付诸行动,他们以稚嫩的肩膀,守护着这如画的美景。
第四课:山海夔州,漫溯历史长河
在“山海夔州”文化展厅,孩子们通过文物、影像和互动装置,探索夔州(今奉节)的历史变迁。从巴蜀古国到诗城文化,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他们对家乡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为家乡而骄傲,为家乡而努力奋斗的情绪油然而生。
第五课:夔州声韵 聆听千年回响
走进“夔州声工厂”,孩子们化身为声音魔法师,为动画注入灵魂,体验配音与拟音之趣,探索、体验声音的魅力与传播奥秘,编织声音的梦幻乐章。
第六课:非遗传承 展现文化自信
在非遗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亲手体验“碑拓”技艺。他们将宣纸轻轻覆盖在石刻上,用墨拓印出清晰的文字,感受中华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扎染课堂上,孩子们用皮筋、木夹等工具,将白布捆扎成各种形状,再浸入蓝靛染料中。当展开布料的那一刻,独一无二的图案让他们惊喜不已,传统工艺的魅力深深感染了每个人。
在一次次动手实践中,传统文化的基因悄然融入孩子们的血液,激发出对中华文明的由衷认同与热爱。这份文化自信,必将伴随他们成长,成为守护与传承千年文脉的坚实力量。
党旗辉映归程路,红领巾迈向新征程。
夕阳下,研学之旅圆满收官。孩子们携扎染、拓印作品,满载知识与感动返程。这场行走的思政课堂,让课本知识在巴山楚水间鲜活呈现,以文化体验根植家国情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三峡文脉与少年足迹相遇,摩崖石刻、先贤智慧皆化作成长养分。期待再启程,让探索薪火在求知路永续。(刘桂芳、倪小敏、李毅)

标签:
- 上一篇:15 年匠心不改!蛙来哒紫苏牛蛙全新升级,一口尝尽生态鲜与独家香
- 下一篇:没有了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