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数字化转型:技术、管理与协同三驾马车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建筑和工程领域数字化转型是顺应现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潮流的必然发展路径,正在深刻重构建筑和工程领域的生产作业模式与商业发展逻辑,成为建筑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修课。特别是在新质生产力跃迁与产业范式重构的新时期,建筑和工程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应聚焦哪些核心技术领域?企业治理体系与项目执行体系的数字化融合又应通过何种创新路径实现?
近日,记者采访到广东嘉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育键。他从技术革新、管理重构、产业协同三个维度,分享了建筑和工程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实践与前瞻思考。林育键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电梯加建工程、建筑物结构加固补强、钢结构工程、建筑装饰工程等领域深耕十余年,主导和参与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多个主要城市的大型项目,是中国建筑和工程领域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先进技术专利和丰富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杰出专家。
谈到面对新质生产力变革驱动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时,林育键表示,所谓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而建筑和工程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以跨学科融合、长期效益等为核心特征,通过智能化和绿色化双轮驱动实现领域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的高质量发展、从单一治理向多元协同的转型。
林育键随后强调,建筑和工程领域数字化转型需以技术融合创新为突破口,重点攻关三大核心技术领域,构建支撑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技术基础设施。一是研究和建立建筑工业化建造体系,通过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工作并将成果组成线、连成片,形成完整的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和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二是研究与建筑和工程领域人工智能高质量标注数据集,支撑建筑和工程领域AI大模型的应用落地;三是开展跨界融合技术创新。打破学科、领域、地域、企业等边界或交汇点的技术和数据壁垒,高站位地开展技术和数据融合研究,解决技术卡点问题。
林育键指出,破解这一顽疾需从管理重构根源入手,以数字化工具重塑项目全周期管理链条。首先要构建类似“神经中枢式”的协同平台,比如引入BIM技术,将碎片化信息集成可视化看板,实现任务动态拆解与智能派发,让每个工人都能清晰掌握“何时干、在哪干、怎么干”。其次要建立数字孪生责任追溯体系,通过区块链技术将质量验收节点与施工日志深度绑定,形成“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节”全要素数字画像,一旦发生返工可精准定位责任主体。最后要推行“敏捷响应”资源调度机制,运用AI算法预判物料需求波动,建立供应商数字画像库,将钢筋等关键材料的供应响应周期压缩至48小时内,彻底告别传统粗放式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块砖、每一方混凝土都物尽其用,让“中国建造”真正迈向高质量时代。
当前,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建筑和工程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工程建设项目参建方多,时间跨度大、产业链条长,所需的工程软件种类很多,企业之间如何加强合作和协同,打破数据壁垒,统一数据标准,实现软件间的数据贯通,这是一个亟待突破的产业协同“数字鸿沟”。
面对这一“数字鸿沟”,林育键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到,产业协同的本质是“看得见的在工厂,看不见的在云上”,要做到全要素、全场景、全周期的数字贯通。想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构建“四维一体”的新型协作模式。在数据层建立全领域统一的工程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形成“数据源头-网络传输-数据消费场景-数据存储”协同的数据中台;在技术层推广基于BIM的协同设计平台,实现“设计-采购-施工”全周期模型传递;在机制层建立区块链智能合约体系,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多方信任机制;在生态层组建开放型产业联盟,推动政府监管平台与企业ERP系统深度对接。
林育键之后又语重心长地向记者表示,建筑和工程领域数字化转型犹如一场深刻而持久的产业革命,需凝聚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及协会的合力,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政策层面需完善数字建造标准体系,建立BIM模型交付与智能审查制度;企业需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探索5G、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与施工场景的深度融合;协会应搭建跨领域交流平台,推动建立统一的工程数据字典和API接口规范;科研院校需加强智能建造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突破机器视觉、多模态大模型等关键技术。唯有通过“技术攻关-标准制定-场景落地-生态共建”的螺旋式迭代,方能在数字化转型的漫长征途中,让“中国建造”实现从传统建造向现代建造的跨越,让每一块砖石都镌刻上智慧的密码。
李兆汝

标签:
- 上一篇:智慧教育新纪元:宏途AI产品矩阵重磅亮相第8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
- 下一篇:没有了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