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 看工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如何建立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
看工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如何建立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更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近年来,红辽公司营口卷烟厂(以下简称“营烟”)紧密围绕“创新和人才”这两个核心驱动内核,积极部署并扎实开展工作,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2024年,营烟以原有卷包、制丝、动力、文化四大创新工作室为基础,整合优势资源,于2025年年初建成“营口卷烟厂劳模创新工作室”。2025年2月26日,红辽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慈东到营烟,为新建成的“营口卷烟厂劳模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揭牌,这标志着这家百年企业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再踏新征程。
破局积淀:看营烟创新十年
自2014年首批卷包、制丝车间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营烟始终将创新作为立企之本。十年间,动力车间创新工作室、职工文化创新工作室相继建立,形成了类型覆盖广、参与人数多的创新矩阵。通过“传帮带”机制,累计培养高级技师13人、技师15人、工程师24人,打造了一支高素质技术队伍;完成QC活动60余项、技术革新20余项,斩获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其中10余项成果在烟草行业推广,为营烟持续推进精益生产、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成果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劳模精神”与“工匠文化”的代际传承。
聚变升级:看营烟整合升级
新工作室的诞生,既是顺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营烟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需求。相较于以往分散的四大工作室,新工作室实现了三大跃升。
团队扩容升级。此次新工作室,以全国劳动模范、首批行业技能带头人于晓江同志为团队总负责人,惠住栋、刘晓志、陆勇、王宇为团队负责人,带领由各车间精尖力量组成的八个小组,共同开展工作。此次整合,共汇聚57名技术骨干,形成“劳模领衔、多领域协同”的复合型团队;
职能拓展升级。工作室秉承“人人是人才,人人尽其才”的人才理念,深耕技术创新,推动重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一体化推进创新攻关、技术研发、实操实践、人才培养、示范引领等五项职能,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硬件设备升级。工作室打造机械操作间、电气实训室、智慧研讨区等多个功能区。其中,为了满足不同训练需求,工作室在机械操作间设计了“一高一低”两组操作台。低操作平台考虑到一些零件体积大、重量沉,搬运不便,其高度适宜坐姿操作,主要用于精密部件的钳工实训,例如磨、钻等;而高操作台则适宜站立操作,方便进行拆装训练。同时,工作室还配备高精度操作台、电子黑板等先进设备,为技术攻关提供坚实的设备支撑。
此外,依托营口卷烟厂“十四五”技术改造项目,各车间装备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这为工作室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更有利于工作室人员现场了解设备构造,为创新工作开始提供有力支撑。
赋能领航:看营烟锚定新局
站在新起点,营口卷烟厂劳模创新工作室将以“打造现代化烟草产业标杆”为目标,聚焦三大方向发力:一是技术突破。围绕设备优化、节能降耗等领域开展攻关,力争“新增专利数、成果推广数”双提升;二是人才培育。深化校企合作,拓宽与科研院所联合的平台,紧跟时代步伐,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骨干;三是效益提升。通过项目化管理,以精益课题为着力点,实现生产效率提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新标杆。
从“单点突破”到“全面开花”,营口卷烟厂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升级,不仅是技术实力的凝聚,更是百年匠心的延续。未来,工作室团队将紧密围绕红辽公司及营口厂的核心工作,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依托,以智能工厂建设为目标,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标签:
- 上一篇:培生PTE官方参访羊驼教育 共探"教育+科技"出分新路径
- 下一篇:没有了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