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动脉跃动发展强音——从一季度数据透视铁路强国新作为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2025年一季度,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0.74亿人次、同比增长5.9%,创历史同期新高,有力保障了广大旅客平安便捷温馨出行,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服务消费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份亮眼数据背后,既折射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脉动,更彰显着铁路系统以创新驱动服务升级、以战略布局赋能经济的深层次变革。这份“流动中国”的答卷,正是观察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窗口。
调图“绣花针”织就高效出行网。面对“节假日井喷、周末高峰、日常错峰”的客流特征,铁路部门以动态调图破解运输难题。通过建立“大数据+需求预测”模型,精准捕捉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城市群通勤需求,动态加密城际列车班次;针对冰雪旅游、滨海度假等消费热点,创新开行“夕发朝至”旅游专列,实现睡一觉即达景区的便捷体验。在春运期间,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达1.2万列,其中智能动车组占比提升至45%,普速列车保留必要公益性“慢火车”,形成多层次供给体系。这种“高铁拉框架、城际密织网、普铁保基本”的精准施策,让14.6万公里铁路网真正成为人员高效流动的“黄金通道”。
科技引擎筑牢安全服务双保障。当CR450动车组试验时速达到453公里,智能型复兴号实现自动驾驶,科技赋能的铁路系统正在重塑出行体验。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时监控14万列运行列车,智能运维平台将设备故障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8%;无感进出站服务覆盖82%的枢纽车站,候车室内AED急救系统、重点旅客预约服务构建起人文关怀网络。在应对极端天气方面,基于气象大数据建立的“三级响应机制”,让2025年春运雨雪冰冻天气下的列车准点率逆势提升3.2个百分点。这些创新实践表明,科技不仅提升着运输效率,更构建起让群众放心出行的“安全结界”。
轨道经济带激活区域发展新格局。“朝饮广州早茶,午登武当金顶”的“八纵八横”高铁网,正重构中国经济地理版图。郑渝高铁开通带动鄂西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10%,中老铁路跨境货运量突破千万吨,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开行量增长15%。更深远的变化在于,高铁3小时经济圈催生出“总部+基地”产业协作模式,京津冀、长三角铁路快递班列让特色农产品实现“次日达”。据统计,铁路沿线产业园区吸引投资规模较五年前增长76%,这种“以线带面”的发展效应,生动诠释着“交通先行”的战略价值。
站在10亿级客运量的新高度,中国铁路已从单纯的运输工具进化为促进要素流通、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区域协调的重要引擎。当流动的中国充满繁荣发展的活力,铁路系统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为扩大内需战略提供坚实支撑。这张写满创新与温度的春运答卷,既是对“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的生动诠释,更是中国式现代化交通强国的有力见证。随着“轨道上的中国”加速驶来,这条绵延的钢铁动脉,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澎湃动能。(李卓凡)

标签:
- 上一篇:2025AI大模型新贵崛起,看四大王牌如何撬动行业新增量!
- 下一篇:没有了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