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栾川:25载耕耘路,技术革新绘就致富路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在这片广袤的田野上,56岁的刘建敏是一位深耕25年的“种烟老将”。他凭借丰富的大田管理经验和对技术的执着追求,从传统耕作到技术革新,他用双手在土地上书写着自己的致富传奇,不仅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致富路,也见证了烟叶种植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了当地烟叶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25年前,刘建敏踏入烟叶种植领域,从初出茅庐的新手,到如今经验老到的行家,岁月不仅在他的脸上刻下了痕迹,也成就了他扎实的种植本领。他说“种烟这事儿,已经成了我生活里最要紧的 ' 饭食 '。虽说吃饭有时能省,但种烟耽误不得,每天都雷打不动往地里跑,满脑子琢磨的都是怎么改良烟种、提高收益”。在长期的实践中,他始终将技术落实到位,从育苗、移栽到田间管护,每一个环节都精心把控。正是这份严谨与专注,让他种植的烟叶在质量和产量上都表现出色,收入一年好过一年。
在传统烟叶种植模式的基础上,他积极拥抱新技术,勇于尝试创新,从覆膜技术,到井窖式,再到杯罩式移栽技术,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有他探索的身影。“啥?三门峡多年前就推广了杯罩式移栽技术,那我可要去看看!”2024年,他独自前往三门峡学习这项技术,并自发购买杯罩,在3分地上进行杯罩式移栽技术试验。尽管首次试验因杯子规格较小,出现了烧苗的问题,但他没有气馁。经过总结经验,他及时调整,今年购买了口径12厘米、高20厘米的杯罩,更适合烟叶生长,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为当地烟叶种植技术的推广起到了示范作用。
除了在移栽技术上创新,刘建敏还深谙土地轮作的门道。他发现当地土壤,通过轮作倒茬种植红薯,红薯根系的生长对倒茬种植烟叶的根系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烟叶的品质和产量。这种科学的种植模式,既体现了他对土地的尊重与爱护,也展现了他在种植过程中的智慧与远见。
随着对烟叶种植的深入了解和市场的变化,刘建敏的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近四年间,他的烟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见证了他在这片土地上的奋斗与成长。在他看来,烟叶产业不仅是自己谋生的手段,更是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希望,对烟叶产业的富民效应,他有着深切的体会和高度的认可。
25年的坚守与创新,刘建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烟农的风采。他将继续怀揣着对土地的热爱,为更多的农民树立榜样,引领大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共同前行。(栾川县局(分公司)李新芮,李昭怡,毋瑞宇)

标签:
- 上一篇:星球石墨:积极推进“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聚焦公司高质量发展
- 下一篇:没有了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