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精灵”唱响乡村“致富经”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时下,茯苓采收已接近尾声。刚到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花山镇文岔村,便看到零售户王正富正带着工人在自家茯苓加工坊里进行切丁、筛选、打包,一粒粒洁白无瑕的茯苓映入眼帘,一派丰收景象。
工人们正在加工坊里进行茯苓加工。摄/李春杰
“王哥种植茯苓的经验丰富,跟着你干有肉吃啊,今年我也要种一些,今天先买200斤菌种回去种,以后请教你种植技术可不要小气哈。”农户李金贵边挑选菌种边调侃道。
茯苓是一种真菌,和松树相伴而生,它们之间是一种奇妙的共生关系。
农户正在挑选菌种。摄/李春杰
王正富一家原来主要靠种植玉米、核桃、茶叶和经营杂货店勉强维持6口人的生计,一次偶然的机会,儿子王宏在抖音上看到茯苓种植帖子,勾起了父子俩的兴趣,于是想办法在外地购买了100多斤菌种试种。“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试种成功了,种出来的茯苓个头大、品质好。而且茯苓种植在自家‘自留山’上,趁着放羊或拾柴火之际便能进行除草、盖土等农事管理,较为方便。”谈及茯苓种植,王宏打开了话匣子。
目前,文岔村已有200余户村民从事茯苓种植。
文岔村地处景东县东南部,距离花山镇19公里,种出来的茯苓需要运输到镇上销售,崎岖的山路和较远的距离成了销售的主要问题。为了推动当地茯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便农户销售茯苓,父子俩在村里开展起茯苓收购、加工、销售等业务,形成了一条菌种供应、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茯苓产业链。
在父子俩的带动下,当地茯苓种植业日益壮大,目前茯苓种植已辐射到文岔村、淇海村、芦山村以及周边村镇。2024年累计销售新鲜茯苓400余吨,产值280余万元;累计销售干茯苓50余吨,产值50余万元。成品茯苓远销安徽亳州、湖南靖州、广东、上海等中药材市场。
茯苓产业日益壮大的同时,杂货铺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起初,杂货铺受业态影响,经营货品单一、陈列杂乱,生意平平。景东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客户经理知晓后,主动为王正富和王宏提供个性化经营指导,结合山村的消费特征,重点从店容店貌整理、商品分区、陈列摆放上入手,指导使用终端扫码系统,进行商品扫码、店铺管理和资金支付,商店管理更加简单方便。同时,通过拓展销售当地农特产品进行消费引流,到店消费者越来越多。
正在陈列摆放商品。摄/李春杰
“今后,我将学习运用‘互联网+’营销方式,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带货,打造文岔村的绿色茯苓‘金字’招牌,同步带动当地泡核桃、古树茶等农特产品销售,带领乡亲们继续探索‘致富路’。”面对未来,王宏脸上充满了信心。(文/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李春杰)

标签:
- 上一篇:苏伊士助力国内规划规模最大的工业海水淡化项目投产
- 下一篇:没有了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