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灵魂“焊匠”

2025-04-29 09:55:48 来源:信阳新闻网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在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复烤车间,潘建光师傅是众人皆知的“设备神医”。他手握焊枪,如同执手术刀的外科医生,专注的眼神透过泛黄的防护面罩,仿佛能穿透金属的肌理,精准锁定每一个隐藏的“病灶”。

image.png

图:潘建光(左一)

设备维修的“神经修复术”

1986年参加工作的潘建光在技改车间,后来到复烤车间也一直从事机修维修工作。在打叶复烤设备维修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焊接的部件。如果焊接技术不过关,很可能会对设备造成二次损伤,甚至影响设备的整体性能。

焊接技术不仅仅是简单的金属连接,更是设备维修的“神经修复术”。每次焊枪点燃,都是对设备生命的重新编织。手里的焊枪,既要像外科医生那样精准,又要像艺术家那样细腻,这才能在设备维修的“手术台”上,让设备“起死回生”。

他的焊接技术也是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积累起来的。刚接触焊接那会儿,手抖得连焊条都拿不稳,焊出来的接缝歪歪扭扭,活像蚯蚓爬过的痕迹。但维修和焊接本就是相通的,都是为了让设备“活”得更久、更好。

于是,他白天跟着老师傅学手法,晚上抱着专业书啃理论,手上磨出的茧子叠了三层,眼镜度数也涨了不少。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逐渐掌握了各种焊接方法和技巧,那些日子虽然苦,但收获满满。

如今,他成了车间里响当当的焊工,当设备出现裂痕,他总能以"绣花功夫"般的精细操作,用焊花将裂痕“缝合”得天衣无缝。

自主维修不只是省钱,更是练队伍

在很多人看来“自主维修”可能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 但潘建光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主维修不只是省钱,更是练队伍。依赖外部维修,不仅成本高、耗时长,更重要的是会失去对设备“脾气”的掌握。

有一次,打叶机突然“罢工”了,故障复杂得就像一团乱麻,涉及到多个部件的更换和修复,而且这个故障比较罕见,厂家也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潘建光意识到这场维修将是一场硬仗。但生产等不了,时间不能延,心里那个急啊,就像自己的孩子生了重病却找不到药方。

于是,他咬咬牙,决定自己上。先对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分析,确定了需要更换和修复的部件。然后,利用自己的焊接技术和维修经验,一步步地对设备进行了修复。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比如部件的精度要求极高、焊接过程中需要避免对周围部件造成损伤等。这不仅是对技术的考验,更是对心性的磨砺。就这样,凭着一股子倔劲和这些年积攒的“手艺”,他硬是把这个“硬骨头”啃了下来。当设备重新轰鸣起来那一刻,他的心,别提多敞亮了,感觉所有的疲惫都值了!

这次经历,也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修理工就得有股子“钻”劲,不怕难、不服输。技术这碗饭啊,得时时“添柴”,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守护这些“铁疙瘩”,为车间生产保驾护航!

匠心“传帮带”,培育维修“多面手”

每次自主维修,都是一次与设备的“对话”,潘建光觉得自己能摸到它的“脉搏”,听到它的“心跳”。而且,只有把这门手艺传给年轻人,让维修团队每个人都能成为“多面手”,这才是真正的团队力量。

image.png

图:潘建光指导徒弟维修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师带徒”之路,并用心总结出一套“四步心法”。

第一步“拆骨”,让徒弟把报废设备拆成零件,画结构图。这看似简单,实则是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对设备结构的深刻理解。就像中医把脉前先观手相,拆骨就是维修的“望诊”,让徒弟们先了解设备的“筋骨”。

第二步“诊脉”,就是带着他们分析故障逻辑。设备出了问题,不能盲目下手,得先“号脉”。他会教徒弟们如何根据故障现象,一步步推导出可能的原因,就像老中医通过脉象判断病情。这一步最考验徒弟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和耐心。有时候,一个复杂的故障可能需要反复推敲,但正是这样的过程,才能让他们真正掌握维修的精髓。

第三步“实战”,就是故意设置模拟故障,比如把电路焊点悄悄虚接。这一步,他是想让徒弟们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军队里的实战演习,虽然知道是模拟的,但紧张感和压力一点不少。他记得去年带的一个徒弟,刚开始连电烙铁都拿不稳,手一直抖。他就在他旁边看着,鼓励他:“别怕,焊坏了再修,关键是要找到问题。”后来,他不仅能独立修复设备,还能在实战中发现一些他从未注意到的细节。

最后一步“复盘”,就是让徒弟自己讲维修思路。这一步,他是想让他们自己梳理整个维修过程,从拆骨到诊脉,再到实战,每个环节都过一遍。就像学生考试后的试卷分析,只有知道自己哪里错了,才能避免再犯。徒弟们每次复盘,都能说出一些新的见解,有时候他都觉得惊喜。

每当大家问他为什么带徒弟这么用心,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动力?潘建光总是笑笑说道:“其实,我就是想把我这三十年多年的维修经验传下去。看着这些年轻人一步步成长,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在进步。维修这行,需要的是匠心和耐心,我希望他们能理解,每一台设备背后,都是无数人的心血。我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把他们培养成技术过硬、有责任心的维修人才。这样,就算我退休了,也能放心地把工作交给他们。”

image.png

图:潘建光正在指导徒弟焊接

从焊枪飞溅的星光,到设备平稳运行的轰响;从老师傅的倾囊相授,到青年军的快速成长,复烤车间的自主维修实践,正在锻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维修铁军。而潘建光,正是这支队伍的灵魂“焊匠”。(王晶)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文章投诉邮箱:291 3236@qq.com

标签: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