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联影医疗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中高端产品线收入贡献持续扩大

2025-04-28 19:01:46 来源:信阳新闻网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428日,联影医疗(688271.SH)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00亿元,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0.10亿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8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0.66亿元。

尽管因国内设备更新政策落地节奏变化的影响,联影医疗年度营业收入有所波动,但公司凭借着持续创新能力及海外拓展速度,依旧取得了不少亮眼的市场成绩。国内在行业整体规模较上年同期有较大收缩的情况下,公司高端产品市占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2024年度中国影像产品(不含超声和DSA)综合新增市场占有率排在了绝对第一;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则实现了连年快速增长,2024年度同比增长超35%,占总营收比达到了历史性的22%;而整体收入结构方面,由于规模效应与供应链协同降本,叠加数字化赋能及服务精细化运营,2024年度公司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超26%,占总营收比同样达到了历史性的13%以上。

与此同时,伴随国内行业政策的进一步落地,招投标自2024年年末到2025年一季度呈现出了明显的复苏态势,活跃度不断增加,市场的回暖在联影医疗2025年一季度的业绩数据上也得到了同步反映。同日公司披露的一季报显示,今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24.78亿元,归母净利润3.7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5.42%1.87%,业绩反弹明显,全年有望恢复高增长态势。

高端产品市占率逆势增长近5个百分点

2024年,医疗领域专项整治行动虽有所缓解,但二季度以来设备更新政策持续推进,部分医疗机构处于等待资金落地状态,导致常规需求采购被压制,加上医疗专项整治行动有所反复,行业招投标放缓,国内医疗装备市场短期显著承压。根据医装数胜设备市场数据库,国内医疗器械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同比下降8%,而全年行业整体规模较上年同期也有较大收缩。

在此背景下,联影医疗中国整体市占率依然提升超3个百分点,其中高端产品市占率提升则达到了近5个百分点,拿下了2024年度中国影像产品(不含超声和DSA)综合新增市场占有率第1的好成绩。从公司年报披露信息不难看出,上述成绩正是公司在创新战略下,伴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不断有具备竞争力的创新产品推向市场的结果。

在动荡的内外部环境下,2024年度联影医疗研发投入实现系统性升级,研发总投入达到22.61亿元。在强有力的研发投入之下,配合“高端突破+基盘稳固”的策略,2024年度和2025年一季度联影医疗推出了从临床经济型到高端科研型的一系列创新产品,其中获批上市产品超20款,尤其是中高端产品凭借在市场的竞争力,对公司营收的贡献正在持续扩大。

CT领域,联影医疗近期重磅推出了全球首创双宽体双源CT uCT SiriuX,该产品打破了当前超高端CT的两大主流系统形态(单源宽体探测器和双源窄体探测器),首次将宽体探测器与双源两种超高端CT系统形态强强结合,也借此突破了原有系统形态所具有的时间分辨率不足、心脏能谱成像能力不足等局限,实现了8ms业界最高全心时间分辨率、双宽16cm全脏器容积覆盖和470mm超大能谱成像视野,进而成就时间、覆盖与精准度的全维性能飞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曾蒙苏主任作为SiriuX首位用户,曾表示“图像非常惊艳,从此将改变CT心脏扫描的模式!”。此外,联影医疗近期推出的另一款重磅产品光子计数CT uCT Ultima,率先实现国产光子计数CT全身多部位超高分辨和能谱成像,并且成功突破了现有PCCT在超清成像模式中的数据传输限制。

MR领域,则陆续推出了新一代5T多场景多核应用uMR Jupiter 5T、极致性能大孔径3T磁共振uMR Ultra、大孔径零液氦磁共振uMR Prema以及全球首台碳化硅磁共振等领先性产品,各产品在软硬件层面均实现了全面升级。其中由uAIFI·LIVE平台驱动的uMR Ultra集成了行业领先的梯度系统、高通道RF系统、高密度线圈阵列和AI驱动的时空智能光梭加速技术,这种软硬件一体化创新释放了前所未有的成像能力,将磁共振成像从“摄影”转变为“摄像”,实现全身动态观察,引领磁共振成像进入LIVE imaging时代。uMR Prema和碳化硅磁共振则在新能源时代下分别实现了44%的能源节约和57%的能耗降低。

在联影医疗连续多年蝉联国内市场第一的MI领域,依然展现出了强大的持续创新能力。在近期举办的2025CMEF现场,联影医疗新一代自由可拓展高性能PET/CT系统uMI Panvivo第一次在国内亮相。该系统不仅采用2.76mm全球最小晶体切割工艺,成就1.4mm极限空间分辨率,还配备ASIC中国芯片,打造210ps量级领先时间分辨率,结合80排/160层CT系统,共同呈现坚实可靠的解剖与功能影像品质。此外,在空间设计上,uMI Panvivo采用极致紧凑设计,仅需30平米以下的扫描间要求,可以轻松应对设备更新;同时具备的绿色节能模式、低剂量扫描、模块化的探测器平台支持系统等优势,共同推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可及。而更值得关注的是,由联影医疗打造的uMI Panorama GS凭借高空间分辨率、180皮秒的飞行时间分辨率以及148厘米的PET覆盖范围,在今年年初顺利进驻麻省总医院Athinoula A. Martinos生物医学影像中心,进一步反映了联影分子影像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在联影医疗起步相对较晚的RT领域,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随着报告期内一体化大孔径CT-linac uLinac EternaTx、一体化环形直线加速器uLinac HalosTx4款新品推向市场,联影医疗覆盖放疗全流程、全链路的RT产品已超过10款。其中EternaTx作为联影独家一体化CT直线加速器平台,全新搭载40排80层大孔径CT,为精准影像引导带来全新“金标准”体验;更是搭载DGRT剂量引导放疗平台,实现将剂量学误差引入自适应评估因素,将自适应放疗从依赖人员经验过渡到循证时代,为临床首次带来影像引导与剂量引导双平台自适应解决方案,掀起个体化精准自适应放疗2.0全新时代。

XR领域,联影医疗则通过全线数智赋能,来提升高端医疗可及性。今年年初伴随着全球首台“零噪声”DSA复杂PCI手术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该产品引起了行业内极大关注。“零噪声”DSA,即在临床场景下,无肉眼可见噪声的DSA,它通过优化成像系统,让图像中的干扰性噪点几乎完全消失,从而让DSA设备的图像空间分辨率提升57%,信噪比提升超过4倍,造影辐射剂量降低至少70%。DSA之外,包括固定DR、移动DR、乳腺DR、移动C型臂等在内的一系列XR产品都实现了超高的智能化程度。

通过上述案例也可以看出,联影医疗赢得市场靠的不止是硬件产品,核心还在于“AI+影像设备”的智能设备演化路径。从2018年首推AI设备赋能,到如今的全栈全谱AI赋能,联影医疗总裁包峻表示,“将AI写入超级装备,不止是为了提升设备的性能参数,更重要的,是为了回应一线临床痛点,实现精准诊疗、患者关怀与高效运营价值的三位一体,让医患双方能共同分享医疗科技的向善之力。”

根据FDA发布的“AI赋能医疗设备清单”,放射学领域是目前AI赋能医疗设备最为集中的赛道。其中,联影医疗已有超20款AI赋能设备获FDA批准,位居行业领先地位。

 

核心部件自主可控,加速构建供应链全链国产化生态

核心技术、核心部件始终是高端医疗装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当前国际贸易政策及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持续加剧的背景下,自主可控再次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乃至国家战略方针重点关注的议题。

联影医疗作为一家坚持长期主义的公司,其能通过短短十余年时间发展成近万人规模的全球化公司,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点便在于其创立之初就提出了“三个必须”原则,即“必须全线覆盖、自主研发;必须掌握全部核心技术;必须对标国际顶尖标准”,并能够一以贯之的得到贯彻落实。公司董事长张强认为,关键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只能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在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之下,联影医疗打造了业内唯一覆盖“整机系统-核心部件-关键元器件”垂直创新体系,截止目前已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全线高端医学影像及放疗产品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核心部件自研比例业界领先。

具体而言。MR领域,联影医疗已实现超导磁体/梯度、射频/谱仪、射频/梯度功率放大器、序列/重建/临床应用、系统集成自主可控,所有核心部件100%自主研发,技术水平国际领跑;CT领域,全面掌握球管、高压发生器、探测器、高速旋转机架、图像重建算法、高速重建平台等技术,其中高压发生器已实现从42KW到100kW高中低配置的全部自主研发,2-5MHu球管已实现全部自主研发及量产,8MHu以上球管研发样管已完成,性能表现优异,正持续优化工艺提升良品率,推动量产落地;MI领域,PET探测器、电子控制部件、高压发生器、高速旋转机架、图像重建算法、高速重建平台完全自研,全面掌握探测器芯片与PET专用晶体技术,全球领先;RT领域,从放疗核心部件(如加速管、多叶光栅、全固态高压调制器等),到放疗软件系统(TPS放射治疗计划系统、PWS放射治疗轮廓勾画系统、OIS放疗信息化系统、QA 放射治疗质控系统),形成贯穿“核心部件到软硬一体”全链条自主可控创新解决方案;DXR领域,联影医疗基于全链条自主研发的高压发生器等核心部件,结合行业领先的图像重建算法,构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XR技术体系;IXR领域,则依托自主研发的高压发生器、多自由度机架、高精度复杂机电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深度融合图像重建算法,打造系统化DSA解决方案,大幅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也构建起具有强抗风险能力的韧性供应链。

此外,联影医疗还在构建全链国产化生态,打造价值型生态供应链,已覆盖原材料层、元器件层到核心零部件层,完成防散射栅格、化工材料及产品等战略材料的国产替代开发,开发了FPGA、功率半导体器件、无磁元器件等国产供应商,并突破滑环、高速轴承等精密部件的国产化技术瓶颈。

通过技术赋能与供应链生态共建,联影医疗已形成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产业创新集群,培育了近千家优质国产供应商,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百家,助推数十家生态链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引领和带动了整条产业链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追赶者”到“定义者”,产品覆盖超85个国家和地区

在全球医疗科技产业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正以“技术+生态”双引擎重塑国际竞争格局。凭借成本优势、全产业链协同能力及快速迭代的创新效率,国产高端设备逐步打破国际垄断高端影像设备、智能诊疗系统成为出海主力军。与此同时,全球医疗数字化转型浪潮催生新机遇,“AI+设备”“精准诊疗一体化”等创新模式正成为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差异化优势。

依托“高举高打,全线突破”的全球化战略,结合“高端市场树标杆、成熟市场筑壁垒、新兴市场建生态”的三层战略架构,联影医疗持续打造全球影响力。2024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达22.66亿元,同比增长35.07%,占总营收22.00%。截至2024年末,联影医疗产品已覆盖超85个国家和地区的14,800多家医疗及科研机构,累计推出超140款创新产品,其中49款产品通过FDA 510(k)注册许可,46款产品通过了CE MDR/MDD认证,销售网络覆盖全球主要发达市场及新兴市场。

在北美市场,联影医疗全线影像设备已覆盖美国超过70%的州级行政区,PET/CT累计装机超100台,2024年高端装备顺利进驻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美国XRANM乳腺健康与影像中心等顶尖临床与科研机构。据悉,2023年RSNA年会上,一位新墨西哥州放射科医生在看到uMR Omega的成像后,迅速采取行动前往联影医疗北美总部进行考察,并于2024年底完成了位于阿尔伯克基的X-Ray Associates of New Mexico(XRANM)乳腺健康与影像中心的安装工作。“我们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它能够扩展区域内医疗服务可及性的潜力,这也是我们服务患者使命的重要部分。”XRANM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Sagit Frasier表示。此外联影医疗uMI Panorama家族多款数字化PET/CT型号获得加拿大卫生部的认证,意味着北美市场又一重要版图的“破冰”。

为了跟上业务拓展脚步,202411月15日,联影医疗宣布签署位于休斯敦的新制造基地租赁协议。新的厂房将包括制造工厂、培训中心和展厅,在目前全球贸易往来不确定的环境中,将进一步加强联影在北美和全球市场的优势。

在欧洲市场,联影医疗取得战略突破。一方面公司在荷兰鹿特丹落成欧洲总部,形成集市场营销、技术服务与创新研发为一体的战略枢纽,并完成英、法、德、意、西五大西欧经济体商业化布局。另一方面,截至2024年末公司高端医疗装备已完成欧盟27国中超半数成员国的市场渗透,构建起覆盖欧盟区域15国以上的高端影像设备规模化装机网络。其中光导数字化PET/CT成功进驻法国著名核医学中心EVESIO Nuclear Medical Center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附属学术教学医院Kliniken Essen-Mitte Evang,这也是国产大型高端核医学装备首次打入德法市场

亚太地区作为联影医疗海外市场的核心增长引擎,也持续释放潜力。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在印度市场及日韩等发达地区的需求双线增长,高端医疗设备渗透率显著提升,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尤其是公司产品进入印度5年以来,已覆盖超70%的地区,当地市场占有率一跃位居前三。今年CMEF期间,联影与新加坡医疗集团巨头IHH Healthcare签署战略合作备忘。IHH业务覆盖亚、欧、中东等地,在10余个国家运营80多家医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健网络之一,每年服务数百万患者。双方将通过“设备+AI+服务”立体合作推进精准医疗的全球推广与资源整合。

此外,联影医疗在新兴市场的拓展也呈现质变跃迁,成功开辟土耳其、墨西哥、巴西等战略新兴市场并完成多台设备装机。数据显示,联影医疗在拉美、非洲等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收入同比翻番。2024年8月,联影医疗与世界顶级核医学临床与新药研发中心南非核医学研究中心 Nuclear Medicine Research Infrastructure签署研究合作协议,引入联影医疗PET/CT设备,并共同开展临床科研项目,联手推动核医学领域的创新与突破。可以说,在新兴市场,联影医疗正加速实现从技术突围到规模量变,形成了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关键节点的立体化生态网络。

与此同时,联影医疗的海外服务网络持续拓展。公司积极打造“预防性维护-智能诊断-延保增值”的全周期客户服务价值管理体系,目前全球服务网络可覆盖超85个国家/地区的200多个城市,同步构建“7大区域备件枢纽+32个国家库”的全球服务网络,形成了设备销售与服务创收的协同增长格局。

2024年,公司服务收入13.56亿元,同比增长26.80%,营收贡献度较上年提升3.79个百分点至13.16%,三项指标均刷新历史峰值。其中,售后服务收入毛利率同比提升1.71个百分点至63.43%,为整体盈利能力增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此,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与国际同行相比,联影医疗的服务收入占比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伴随公司市占率和装机量的持续提升,以及海外运营体系的持续完善,公司的服务收入占比将持续增长,并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高。

 

结语:

近期,国家药监局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指出AI医疗器械、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是塑造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并全力支持高端医疗器械重大创新。据头豹研究院预计,2024年-2028年,AI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由人民币64.99亿元增长至524.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8.58%。AI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实现商业化落地,赋能医疗器械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市场人士表示,AI布局超前、自主创新实力强劲、出海战略领先的龙头企业预计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技术定义权”的获取,或将成为下一阶段估值重塑的核心催化剂。联影医疗有望以更硬核的技术突破、更开放的生态布局,引领国产高端医疗装备实现从“中国制造”到“全球智造”的跨越式升级。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文章投诉邮箱:291 3236@qq.com

标签: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