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区龙泉街道百工堰社区启动心理健康服务项目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全民健心”工程为居民幸福注入“心”动力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随着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心理健康服务逐渐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4月27日,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街道百工堰社区正式启动“全民健心,促百工居民幸福感稳”项目,同步举办首期社区心理辅导员培训班。这一项目由成都市女知识分子联合会牵头实施,旨在通过专业化、在地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破解转型社区的心理健康难题,为居民幸福感提升注入“心”动力。
转型社区的“心”挑战:从安置焦虑到心理支持
百工堰社区是典型的城乡转型社区,辖区服务人口1.79万,涵盖拆迁安置居民、留守老人与儿童等多元群体。社区党委书记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指出:“居民在身份转换、生活方式变迁中普遍存在焦虑与失落感,但专业心理咨询资源匮乏,难以满足需求。”数据显示,该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覆盖率不足30%,青少年情绪问题、老年人孤独感等问题尤为突出。
基于此,“全民健心”项目以“全龄关怀、精准服务”为核心理念,计划通过“培训在地队伍—开展主题活动—构建服务网络”的三步策略,打造可持续的社区心理健康生态。项目负责人郑崇英表示:“我们不仅要解决当前问题,更要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心理服务队伍,让居民成为彼此的‘心灵守护者’。”
“理论+实践”双轨并行 筑牢服务根基
在27日的开班仪式上,18名社区网格员与居民志愿者接过定制化心理服务工具包,正式开启为期一年的系统培训。课程设计紧扣社区实际,涵盖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危机干预技巧、沟通共情训练等内容,并邀请西部教育研究院专家周琼老师担任主讲,她通过“行为窗口”、“问题归属”等互动教学,帮助学员掌握非暴力沟通技巧。一名参训网格员感慨:“过去面对居民情绪问题常感无力,现在有了科学方法,服务信心大增。”
项目创新采用“学—练—督—用”闭环模式。学员在完成16小时理论学习后,将参与社区心理关爱活动设计,并在专业督导下开展个案服务实践。项目不仅培养技能,更注服务重伦理意识。现场,全体学员签署《心理健康服务承诺书》,承诺遵循保密、尊重、非评判等原则,为服务规范化奠定基础。
从“个体赋能”到“社区共治” 构建心理健康新生态
本项目在专业培训结束后,将有学员组织开展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心理关爱活动,覆盖青少年情绪疏导、中青年压力管理、老年人价值感缺失等主题活动,逐渐建立“社区—学校—妇联”心理服务联盟,形成危机预警转介机制。
百工堰社区书记王明飞评价:“该项目将心理健康服务嵌入基层治理框架,是‘五社联动’机制的生动实践。”数据显示,我国社区心理服务专业人才缺口超50万,百工堰社区的探索为资源有限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通过激活居民内生力量,实现服务成本降低与效能提升的双赢。
长效化机制:让幸福“稳”在社区
未来,百工堰社区计划将心理辅导员纳入社区志愿服务体系,通过积分奖励、能力认证等方式增强队伍稳定性。同时,项目组将联合专业老师建立督导支持网络,确保服务质量。“我们的目标不仅是缓解心理问题,更要让居民学会自我赋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项目负责人说。
随着“全民健心”工程的启动,一幅“心理服务有队伍、居民情绪有出口、社区关怀有温度”的幸福图景正在龙泉驿区徐徐展开。这一实践表明,心理健康服务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提升基层治理韧性的关键路径,为全国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创新思路。(文/李爱东 图/郑崇英)

标签:
- 上一篇:传化智联2024ESG报告:以卓越治理与绿色转型引领行业新风向
- 下一篇:没有了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