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关爱有力度 干事有劲头

2025-04-27 11:34:39 来源:信阳新闻网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

近年来,山东滨州阳信县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阳信县局”)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搭建学习平台、比武擂台、实战舞台,全力推进队伍建设向好向优,以高素质队伍建设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搭建学习平台,夯实信念根基

图为组织开展专题分享讲座

理论学习是铸魂之基,政治过硬是立身之本。阳信县局努力把政治建设融入岗位工作,努力打造一支“勤学”的干部职工队伍,为业务工作赋能。

阳信县局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为抓手,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双向教育培训模式。线上开设“青岚”指尖智慧教室,定期发布“课程菜单”,及时汇聚“点单式”教育资源,多维度延伸教育触角;线下借助“周五小讲堂”“专题分享讲座”等活动,开展案例式、观摩式、体验式教学,切实增强学习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他们以员工培训诉求为切入点,通过全员设定1个理论目标、2个工作目标、N个自身目标,创新构建“2+1+N”个性化培训模式,通过“集中共学+个人自学”“线上理论+线下实践”“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搭建多元化学习培训平台,建立覆盖全员的育才模式,加快推进队伍知识更新迭代、素养全面提升。

在此基础上,他们围绕基层工作重点、难点问题,以“导师制”为载体,结成政治、业务2对培养关系,建立“师带徒”技能技术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分享交流会”“专题研讨班”“参观实践活动”等形式,以老带新互学互促、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不断深化培训教育成效。

搭建比武擂台,激发动力引擎

图为老员工指导新员工专业知识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

阳信县局着力提升员工业务能力和岗位匹配,培养打造技术达人、岗位标兵等业务骨干,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目的,努力打造一支“敢比”的干部职工队伍,不断增强企业发展软实力。

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阳信县局通过比拼竞赛检验学习成效,在竞技中职工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查找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优点。他们紧紧围绕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双向学习、实操训练、业务竞赛、仿真模拟等“四项训练”为抓手,组织开展多样“业务比拼”专题活动,灵活运用“理论赛+实践赛”“线上赛+线下赛”“个人赛+团体赛”等方式,促使各岗位员工做到“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干效果,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此外,阳信县局还围绕先进技术和薄弱问题,设计《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落实“师带徒”“AB角”“传帮带”等工作机制,用好仿真模拟、业务竞赛、实操训练、技能比武等锻炼平台,不断拓宽青年员工在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等方面成长路径,全面提高青年员工技术技能水平。

搭建实战舞台,练就硬核本领

图为开展走访调研活动

为了让干部职工在基层一线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在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上见实效,阳信县局努力打造一支“善走”的干部职工队伍。

他们聚焦终端难题、普法宣传、乡村振兴等方面,构建“支部+片区”“党小组+线路”“党员+群众”三级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党员助农、党员帮扶、党员普法等专题活动,引导党员在“为民服务解难题”上争当先锋,真正为群众送服务、解难题、办实事。

此外,阳信县局进一步开展村民群众满意度调查活动,结合家庭类型、主要收入来源、职业等信息,随机选取村民群众进行入户《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并利用电话回访开展线上普查,积极征集群众差异化需求和意见,打通“双方”沟通渠道,形成走访-落实-回访的闭环模式,有效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责任。

“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才能更加摸清群众最需要什么,什么事情最急盼,把问题找准找实,列好服务举措,了解群众真实需求,从而筹划怎么办,推动问题有效解决。”阳信县局综合办公室主任孙文鸿说。

重任在肩,使命如磐。下一步,阳信县局将继续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固本强基之举,持续抓好人才队伍的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探索创新更多培育方式,不断激发人才队伍内生动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杨雪、徐秀伟)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文章投诉邮箱:291 3236@qq.com

标签: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