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大学子深入繁昌区调研:青春足迹绘就乡村振兴新路径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安徽师范大学“返乡新农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实践团队深入芜湖市繁昌区开展田野调查。在为期一年的调研中,团队以“返乡青年与乡村振兴”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数据分析等方式,探寻返乡青年如何融入乡土社会,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抓好产业发展“牛鼻子”,挺起乡村振兴“硬脊梁”
2024年7月,调研团队探访了位于繁昌区繁阳镇西北部的缸窑村。近年来缸窑村坚持“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总体思路,成功实现农村“三变”改革。村“两委”发现白玉枇杷致富先机,精准决策借助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在全村推广种植白玉枇杷360亩。同时,在枇杷基地试种小香薯20亩,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借助“互联网+”电商宣传扩大小香薯销路。第一年便实现了亩产上万元的经济效益,实现“小香薯”拓宽增收“新路子”。
筑好乡村振兴“人才链”,点燃乡村振兴“强引擎”
2024月11月,团队来到了繁昌区平铺镇,走村入户开展访谈调查,收集问卷信息。走访中,群众对“00后”返乡青年曹钒一赞不绝口。“新农人”曹钒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扎根乡土,在祖辈耕种的黄土地上挥洒汗水,为父辈的兴农梦注入新血液、提出新点子,助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粮食增产赋新能。
团队深入调研后,发现平铺镇“科技范儿”十足!新林社区的中国科学院伏羲农场,基于农业生产的“OODA环”四项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从“大屏幕”走向“田间地头”;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建立数字农田软件平台,实现农田建设从数字到数“智”。
推动农村文化“土生金”,实现乡村发展“强富美”
2025年3月,团队再赴繁昌调研,来到了孙村镇中分村。中分村以“红色文化引领,绿色产业富民”为核心理念,建设集乡村宜居宜业、红色研学旅游、民俗风情体验、休闲观光康体、山水度假露营等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大中分,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
一年来,团队通过多次调研形成了《繁昌区乡村振兴调研报告》,向当地推进乡村振兴提出6大类15项具体建议。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调研,计划建立长效跟踪机制,联合高校资源为繁昌区提供技术培训、品牌设计等支持,助力青春力量与乡土深度融合。

标签:
- 上一篇:城市里的迪士尼!淮安、上海神旺大酒店双双入选必住榜
- 下一篇:没有了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