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尧母庆都,触摸华夏文明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唐县理想小学庆都山历史文化研学之旅
当春日的风掠过庆都山的古柏,当求知的渴望遇见千年的传说,唐县理想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们,以脚步为笔,以童心为墨,在庆都山的山水间书写了一场诗意盎然的研学之旅。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探索,更是一场心灵与自然、历史的浪漫对话。
一、尧帝像前:仰望千古圣贤,播种文明薪火
沿着石阶,孩子们走进了庆都山蕴含的历史长廊。肃立于尧帝像前,仰望这位华夏先祖的伟岸身影。在讲解员生动的讲述中,庆都圣母、尧帝的传说如同一幅画卷在孩子们眼前徐徐展开。他们专注地聆听着,眼神中满是对古代先贤的敬仰与对神秘传说的向往。
抚摸着庙宇的石柱,孩子们感受着历史的厚重;凝视着墙壁上的壁画,他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在这片古迹中,孩子们学到的不仅是历史知识,更是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热爱。那些曾经在书本上略显枯燥的文字,此刻都化作了鲜活的画面,深深刻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
二、国医堂中:一草一木总关情,岐黄薪传少年心
踏入幽香氤氲的国医堂,孩子们第一次读懂了草木的语言。当药师从檀木抽屉中取出药材,阳光透过窗棂为陈皮镀上金边,为当归描摹轮廓,整个药房顿时成了最生动的自然课堂。在称药配方的叮当声中,我们共同领悟了"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那些泛黄的药典上记载的,不仅是治病良方,更是中国人对生命最温柔的守望。
三、作坊寻味:匠心凝指尖,烟火暖人间
挂面作坊中,时间仿佛被拉成了细长的金线。当细如发丝的面条在竹竿上随风轻摆,宛如一帘幽梦时,这一刻,我们懂得了工匠精神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把平凡岁月编织成诗的耐心与浪漫。
豆腐坊的石磨转动着最质朴的哲理。黄豆在重压下渗出琼浆的过程,恰似知识在研磨中化为智慧的隐喻。当孩子们亲手点卤,看着豆花如云朵般凝结时,他们真正理解了"转化"的奥义——坚硬与柔软、固体与液体之间,只差一份恰到好处的契机。
四、湖光悟道:尧母湖畔寄情思,山水人文共长吟
碧波潋滟的圣母湖,倒映着千年传说。孩子们临水而立,聆听“尧母育圣”的故事,指尖轻触湖岸青石,仿佛能感知远古的脉动。这湖水,是不是也哺育过尧帝的童年?——历史在此刻,化作湖面涟漪,荡进稚嫩的心田。
归途大巴上,有孩子望着渐远的山影轻诵:"庆都山是本书,我们读了一页,还想读下一页。"教育最美的模样,或许正是如此——把世界变成孩子们的课本,让他们在行走中,听见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
这场研学之旅,是脚步丈量历史的印记,是双手触摸文明的温度。庆都山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传统文化并非泛黄的书页,而是流淌在血脉里的基因。当孩子们将尧帝的仁德、医者的慈悲、匠人的执着、湖水的澄澈装入行囊,我们看见——千年文脉,正以青春的模样拔节生长。

标签:
- 上一篇:山东临沂兰陵:智能化助力烟田春季生产“科技范”
- 下一篇:没有了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