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忠骨有处寻 亲人今安在——为张家先烈士寻亲记

2015-03-19 09:00:56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记者在杨传锦家中采访。 本报记者  郝光  摄

信阳新闻网3月19日讯(本报记者 吴 楠 见习记者 黄 宁)3月17日,本报为抗美援朝烈士寻亲的消息一发出,就从新县县委宣传部传来了好消息:烈士张家先的亲人找到了!

采访团欣喜不已,即刻启程,前往寻亲第一站——新县千斤乡杨高山村。

时光飞逝,时隔半个多世纪,能找到烈士亲人实属不易。资料显示,张家先乃新县千斤乡王洼大队王洼村人。经了解,由于区域规划,王洼村已改叫杨高山村。此刻,张家先的亲人就在杨高山村。

春雷阵阵,骤然而至的滂沱大雨挡不住寻亲的脚步。小城春来早,漫山的油菜花,含翠的山峦,烟雨朦胧中的红城别有一番“杏花春雨江南”的味道。行色匆匆的记者来不及欣赏山间美景,两个多小时的风雨兼程,终于见到了抗美援朝烈士张家先的亲人——他的外甥杨传锦。

岁月稀释不了血脉亲情,当得知记者要送来亲人的消息时,72岁高龄的杨传锦不顾山路泥泞,深一脚浅一脚艰难跋涉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乡政府早早等待。见到记者,杨传锦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把舅舅的墓葬地址详细抄写给他,“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舅舅”,难掩激动的杨传锦眼泛泪光,许久不愿多言。

半个多世纪的沧桑,斑白了老人的须发却模糊不了老人的记忆。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当记者一行跟随杨传锦来到他家中时,杏花春雨中的小院宁静而清丽,门楹处的一块军属牌“光荣之家”分外醒目。忆起那段峥嵘岁月,往事如同春潮江水,澎湃了老人的思念。

时针拨回到1954年。在杨传锦心中,舅舅跟他们一家有着特殊的感情。长姐如母,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舅舅跟随杨传锦的母亲逃荒从罗山县来到了新县,漫山的野菜救了一家人的命,随后,母亲嫁在了新县。因父亲教务繁忙,杨传锦童年的快乐,一大半来自舅舅。夏日午后塘边钓鱼,冬雪初晴野地打兔子……童年时光刻骨铭心。在二弟杨传朗印象中,舅舅还是一个勤劳肯吃苦的人。“父亲在外教书,家里的农活,舅舅帮着母亲承担了一半。”他犹记得,在舅舅跟大部队走的那一天还为柴房挑满了柴,水缸里蓄满了水。

“舅舅是1955年3月份参加革命走的,当时我才12岁。1957年,从部队寄过来舅舅的遗物,我们才知道舅舅牺牲了。”谈至此,杨传锦数度哽咽。在张家先参军的两年零三个月里,杨传锦的母亲每天清晨、傍晚都会站在破旧的门前遥遥张望,仿佛会有个熟悉的身影从远方走来,脸上洋溢着她熟悉的憨厚笑容,挠着后脑勺喊她“姐!”令家人欣喜的是,1957年6月,思念已久的人儿终于有了消息。不过,这份欣喜在看到一封烈士阵亡通知书及舅舅的遗物时,瞬间化为号啕大哭、痛不欲生。母亲一遍遍抚摸着怀中破旧的被褥和书信,始终不敢相信她一手带大的弟弟命丧异国他乡。

舅舅牺牲后,杨传锦的父亲曾多次给部队写信,想要将舅舅的遗骨要回葬在家乡。由于交通和通讯的闭塞,这一愿望始终未能实现,而杨传锦一家也一直认为舅舅葬在了遥远的异国他乡。清明时节,祭奠亲人不得的痛苦萦绕了一家人多年。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北山烈士陵园。”借着屋内微弱的灯光,杨传锦一字一字读得很认真。对他来说,这个迟到了半个多世纪的消息来得幸福又突然。“回来了,终于回来了,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知道舅舅的墓葬下落,这比舅舅葬在朝鲜要让我们欣慰得多。以后再去县博物馆看看舅舅的遗物,我们也能安心了。”

美丽的杨高山村被誉为“中原银杏第一村”,村里随处可见千年银杏,跨越千年历史,现如今古朴典雅的民风民俗、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仍令人印象深刻。层林掩映的村舍间,一个个“光荣之家”更让厚重的红色文化传统有处可栖。近年来,像杨传锦这样找到烈士亲人的不胜枚举。

在新县这片红色革命热土上,5.5万英雄儿女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这里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一段段沉甸甸的历史,一个个家庭的命运沉浮,一个个国家不能忘却的记忆,让拥军优抚成为将军县儿女发自内心的行动。

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县”,从2011年开始至今,新县集众人之力,陆续完成了3107座零散烈士墓的迁葬工作,实现了散葬烈士落叶归根、回归故土的夙愿。2014年9月30日,在首个“国家公祭日”的当天,还举行了以“光荣与梦想”为主题的大型烈士公祭活动。在此之前,“先烈归根”、“英烈追思”、“忠魂安息”、“怀念守望”四个主题纪念活动的同步开展也再度掀起了全县人民追思光荣历史,缅怀先烈伟绩的热潮。参观英烈故居,聆听英烈故事,感悟革命情怀,红色文化的渗透根深蒂固。新县将寻亲之歌唱得回肠荡气。

也许是老天也为我们的寻亲所感动,分别之时,初歇的骤雨瞬间倾盆。巍巍将军山隐隐透出英雄的浩然之气。回望山路蜿蜒处,杨传锦仍在向远行的记者挥手送别。半个世纪前,他或许也像今天这样望着路尽头期盼亲人的身影,不同的是,这次他终于等来了来自远方亲人的佳音。

寻亲之旅,我们仍将继续……

编辑:@郑琦 投稿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