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浉河区东双河镇推进“严乡强村育新”计划综述

2017-09-29 08:47:27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报晓风客户端记者 张 勇

一个党组织一个战斗堡垒,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在今年我市整体推进“严乡强村育新”计划中,浉河区东双河镇党委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压实乡镇党委抓党建的主体责任,建强村级党组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组织,不仅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落实责任,牵牢党建“牛鼻子”

“今年工作任务特别繁重,除了脱贫攻坚,最忙的就是党建工作。”记者昨日在东双河镇采访时,许多村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的意志更坚定了。

为强化抓党建主责主业意识,东双河镇党委把党建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规范性的工作来抓,建立分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总支(支部)贯彻落实的工作格局。按照“三专”原则,配齐配强镇基层党建工作力量和工作机构。成立党建工作办公室,配备2名党务工作人员,做到工作责任明确,运行机制顺畅,职责履行到位。选派20名机关党员干部担任村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每半年为联系村上1次党课,全程指导“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组织开展组织生活会、党员活动日等党建活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为严肃政治生活,狠抓基层基础制度落实。东双河镇党委通过实地督导、档案查阅调阅等方式,多次对农村支部“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组织生活会等基础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组织全镇各支部积极开展“固本清源·我是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党性意识。活动开展以来,引导农村在家党员认领岗位372个,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75户,评选“身边满意共产党员”24人。

建强基层,夯实脱贫“大堡垒”

“担任党支部书记那天,我郑重承诺要把最难修的路修好,不为群众谋福利,支部就没有凝聚力。这几年,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都尽力办好,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何湾村党支部书记付业军深有感触。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何湾村以抓队伍建设为抓手,建强“三支队伍”。付业军因自己经营的预制厂带动1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成为典型的“双强村干部”。村党支部还培养了2名年轻同志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实岗锻炼,参与村里工作。同时,把“互联网+”引入党员教育管理和村级事务管理,建立何湾村党员微信群、致富群、村民微信群,把党员、在外经商成功人士和广大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在强有力的党组织队伍带动下,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前景初显,仓储物流业项目进入实质实施阶段。

“为党的事业,我们的革命先辈能牺牲生命,我为村里建设垫资点儿钱也不算什么。”刘畈村支部书记刘宗炎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大家。刘畈村是省贫困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的生活。2014年,该镇通过“金桥工程”,引导外出成功人士刘宗炎回乡担任刘畈村党支部书记。在刘宗炎的示范带动下,建设公益设施时,不管是涉及哪家的田地或房屋,老百姓都积极给予无偿支持,并义务投工投劳。美丽乡村建设启动以来,该村新建污水管网4000米,改善新建水冲式厕所18座,高标准修建了一个1200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新修村内沿河观光路2公里。为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村“两委”引导群众走农村合作社的路子,采取“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方式,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启动村级产业园建设,已建成鑫信电子厂,进行试运营阶段,投产后可解决30多人就近就业的问题。党组织引领、群众参与,昔日落后的刘畈村走上发展“快车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按照“强村”计划,东双河镇党委结合各村实际,逐村制定强村方案。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全镇培养“三有三带”党支部书记12人。实施“一村一名”后备干部培育工程,建立了40余人的村级后备干部信息库,逐步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按照能人带动、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着力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带头人。重点扶持发展2个党建脱贫示范产业项目,示范带动脱贫攻坚工作。

选育引带,激发发展“活水源”

为让党旗在多彩田园上高高飘扬,把党的政治优势与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东双河镇党委对全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逐户排查、全面摸底。重点扶持打造响山农业生态园,建立村党支部与农业生态园共建帮扶机制,开展互联共建活动。将响山生态园负责人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全面参与村级脱贫攻坚工作。生态园充分利用村党组织活动场所现有阵地和活动设施,实现活动场所共建共用、活动资源共有共享,先后开展农业技术培训9期。

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社员+农户”的发展模式,生态园在支部引领下,主动承担贫困户脱贫任务。对于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给予实物捐赠。对于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免费发放良种苗木,指派技术人员上门为贫困户服务。日常用工优先选用贫困户,在生态园务工的贫困户年收入可达9600元。其经营模式被推广到周边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2500户,平均每户增收2000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人次。

编辑:陈强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